- 最后登录
- 2022-10-8
- 注册时间
- 2010-12-6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14150
  
- 纳金币
- 76544
- 精华
- 23
|
三维扫描仪(3D scanner) 是一种科学仪器,用来侦测并分析现实世界中物体或环境的形状(几何构造)与外观资料(如颜色、表面反照率等性质)。搜集到的资料常被用来进行三维重建计算,在虚拟世界中建立实际物体的数位模型。这些模型具有相当广泛的用途,举凡工业设计、瑕疵检测、逆向工程、机器人导引、地貌测量、医学资讯、生物资讯、刑事鉴定、数位文物典藏、电影制片、游戏创作素材等等都可见其应用。
三维扫描仪的制作并非仰赖单一技术,各种不同的重建技术都有其优缺点,成本与售价也有高低之分。目前并无一体通用之重建技术,仪器与方法往往受限于物体的表面特性。例如光学技术不易处理闪亮(高反照率)、镜面或半透明的表面,而雷射技术不适用于脆弱或易变质的表面。
三维扫描仪的功能
三维扫描仪的用途是建立物体几何表面的点云(point cloud),这些点可用来插补成物体的表面形状,越密集的点云可以建立更精确的模型(这个过程称做三维重建)。若扫描仪能够取得表面颜色,则可进一步在重建的表面上贴上材质贴图,亦即所谓的材质印射(texture mapping)。
![]()
3D扫描示意图
三维扫描仪可类比为照相机,它们的视线范围都呈现圆锥状,资讯的搜集皆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两者不同之处在于相机所抓取的是颜色资讯,而三维扫描仪测量的是距离。由于测得的结果含有深度资讯,因此常以深度影像(depth image)或距离影像(ranged image)称之。
由于三维扫描仪的扫描范围有限,因此常需要变换扫描器与物体的相对位置或将物体放置于电动转盘(turnable table)上,经过多次的扫描以拼凑物体的完整模型。将多个片面模型整合的技术称做影像注册(image registration)或对齐(alignment),其中涉及多种三维比对(3D-matching)方法。
3D扫描仪的分类
三维扫描仪分类为接触式(contact)与非接触式(non-contact)两种,后者又可分为主动扫描(active)与被动扫描(passive),这些分类下又细分出众多不同的技术方法。使用可见光影像达成重建的方法,又称做基于机器视觉(vision-based)的方式,是今日机器视觉研究主流之一。
![]()
3D雷射扫描仪 可用于扫描建筑物
接触式扫描:接触式三维扫描仪透过实际触碰物体表面的方式计算深度,如座标测量机(CMM, 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即典型的接触式三维扫描仪。此方法相当精确,常被用于工程制造产业,然而因其在扫描过程中必须接触物体,待测物有遭到探针破坏损毁之可能,因此不适用于高价值物件如古文物、遗迹等的重建作业。此外,相较于其他方法接触式扫描需要较长的时间,现今最快的座标测量机每秒能完成数百次测量,而光学技术如雷射扫描仪运作频率则高达每秒一万至五百万次。
非接触被动式扫描:被动式扫描仪本身并不发射任何辐射线(如雷射),而是以测量由待测物表面反射周遭辐射线的方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环境中的可见光辐射,是相当容易取得并利用的,大部分这类型的扫描仪以侦测环境的可见光为主。但相对于可见光的其他辐射线,如红外线,也是能被应用于这项用途的。因为大部分情况下,被动式扫描法并不需要规格太特殊的硬件支援,这类被动式产品往往相当便宜。非接触被动式扫描包括:立体视觉法(Stereoscopic)、色度成形法(Shape from Shading)、立体光学法(Photometric Stereo)和轮廓法等。
非接触主动式扫描:主动式扫描是指将额外的能量投射至物体,借由能量的反射来计算三维空间资讯。就是像物体投射特定的光,其中代表技术激光线式的扫描,精度比较高,但是由于每次只能投射一条光线,所以扫描速度慢。另外,由于激光会对生物体以及比较珍贵的物体造成伤害,所以不能应用于某些特定领域。常见的投射能量有一般的可见光、高能光束、超音波与 X 射线。非接触主动式扫描包括:时差测距(Time-of-Flight)、三角测距(Triangulation)、手持雷射(Handhold Laser)、结构光源(S***ctured Lighting)和调变光(Modulated Lighting)等等。web3D纳金网www.narkii.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