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3-6-5
- 注册时间
- 2011-7-22
- 阅读权限
- 90
- 积分
- 16560
![Rank: 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2.gif) ![Rank: 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 纳金币
- 16564
- 精华
- 0
|
“我清楚地记得,那时候快过年了,办公室只有我们两人在处理佛像。”金涛说。七八个小时后,他们掀 开打印机的盖子,看到了成品。李庆华小心翼翼地拿毛笔刷去佛像周围的粉末,这项工作需要极致小心和耐心;干这件事时,他不禁会想到“在沙漠里考古的情 形”。为了数据处理的方便,他们设定的打印厚度只有1.5毫米,第一次的打印成果就因为用力过猛作废了。“捧着这块三维佛像,就像捧着一块极薄易碎的面 具。”金涛说。
最终,刷上增强硬度的胶水后,这件“考古作品”正式完成。李庆华十分感慨:“原来写天龙山报告的社科院专家李裕群,为了写报告,在天龙山手工测 绘,收集数据,呆了20多天,也没看全。现在我可以把它放在桌上,从任意不同角度看。”因为是按1:11大小复制的,打印出的成品远没有电脑里的三维图细 节那么丰富,但李庆华说这种“把玩感”是以前无法想象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