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3-6-5
- 注册时间
- 2011-7-22
- 阅读权限
- 90
- 积分
- 16560
  
- 纳金币
- 16564
- 精华
- 0
|
近期,我市四家制鞋企业参与六项国际标准制订,这是从在晋江举办的2010年“中国体育用品标准化论坛”上获悉的。全国制鞋技术标准化委员会秘书长戚晓霞在论坛上表示,这是国内企业实现标准与国际接轨,规避贸易壁垒的一大进步。
国际标准 侧重安全卫生性能
据介绍,目前,我市鞋类贸易是以产品标准为主,以基础标准、检测方法标准、安全卫生性能标准为辅的标准化体系。这一标准体系与国外行业标准体系存在较大差异,由此引发的贸易壁垒已给出口企业造成了不小损失,而目前绝大多数鞋类的贸易壁垒来自欧盟地区。
“国内的标准53%是产品标准,而ISO标准没有产品标准,100%是方法标准和技术标准。”戚晓霞同时表示,“制鞋行业的标准起草工作已从原来的侧重物理性能向侧重安全卫生性能方面转化,目前国内企业在这方面也重视不够”。
“最值得高兴的是,最近晋江的安踏、特步、寰球、乔丹四家企业,参与起草制定了6项国际标准,这在国内参与国际标准工作上,可谓是零的突破。”戚晓霞透露,我国正在逐步加强国际标准化工作,参加了ISO/7C216和ISO/7C137这两个委员会的会议,成为这两个会议唯一的非欧盟参与国。
标准接轨 主动规避贸易壁垒
“标准不仅是约束,更是责任。”昨日,论坛上上百家我市知名制鞋企业的代表,对制鞋产业标准化问题进行探讨。
“整个制鞋行业对国际标准跟踪体系还不够完善,对国际标准的核心动向掌握较慢,企业无法及时响应国际标准的变化,做出策略调整,使制鞋企业在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时比较被动。”安踏公司副总裁张涛告诉记者,今年4月,该公司已确定作为国际标准国内工作组成员,并配合工作组进行抗菌性能标准的研究。
抓好内控 生产标准应高于国标
“执行产品标准时,企业应优先选择国家标准,其次才是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根据参与国际标准起草的经验,张副总裁建议同行企业,当遇到选用的国家标准或是行业标准不能满足消费者的正常质量要求时,企业应根据适用的产品,制定严于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或内控标准,以保证产品质量,制定符合市场需求、适合产品定位并能令顾客满意的产品标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