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3-6-5
- 注册时间
- 2011-7-22
- 阅读权限
- 90
- 积分
- 16560
  
- 纳金币
- 16564
- 精华
- 0
|
●学生提前一年当“准员工”●企业冠名高校特训班
信息来源:东南早报 (2011-11-23)
又到了年末岁初的招聘旺季,今冬泉州企业在高校“搞的动作很大”。据知情人士透露,一些企业直接搜罗一批还要一年多才毕业的大学生,与其签订意向书,并提前将日后必需的业务知识打包送上门。在此之前,泉州企业还直接冠名高校特训班,量身订制自己所需要的人才。
教育界人士分析说,到高校招聘早已是一种常规动作,对于求贤若渴的企业来说,传统的招聘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它们的需求,订制人才正在泉州形成一股热潮。
企业与大学生签订就业意向书
“企业现在最缺的就是来了能直接上岗的应届毕业生,所以提前到高校预订人才的做法,便显得顺理成章了。”华侨大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系李主任说。
今冬,企业到高校“抢人”的热情空前高涨。“今年我们将首次跨省招工。”泉州某通信公司的相关负责人透露,多年前他们就开始到高校招工,今年起力度加大了,对省内的高校毕业生,有很多的企业都在争,所以他们干脆就跨省去找。而就在11月9日,有的企业甚至直接到黎明大学举办签约仪式,目标直指大三学生,让他们在未进入大四前,先与企业签订意向书,说白了也就是提前招聘。
经过面试后,现在已经有30名大学学生成为该公司的“准员工”。“接下来一年里,我们会和学校配合,提前将企业需要的业务知识带到学校里,让这批学生提前了解企业,提前知道上岗后的要求,到时候一毕业他们就可以很快地适应岗位,直接上岗了。”说起这次的招工创新,该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觉得是件体现双赢的好事。
去年以来,人才供求关系越来越白热化。大学生就业形势也相应地发生变化。“我很有印象的是,2009年毕业时找工作真的太难了。从大四开始我就开始四处去投放简历,估计投了有上百家公司,找工作整整用去了大半年的时间。”林先生说。他目前是一家知名企业的中层领导,回想起当年自己的求职经历,他感慨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比他们幸福多了。“只要肯放下身段,愿意吃苦,毕业生一般都会有企业要的。”他说。
《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之八:刘易斯转折点及其政策挑战》绿皮书指出,目前发端于中国沿海地区并且蔓延于全国的劳动力短缺现象,即中国经济发展的“刘易斯转折点”正逐步呈现。“刘易斯转折点”简而言之就是,在这个转折点之前不论有多少新增就业,工资都不会涨,但在这一转折点之后劳动供给不再是无限的,工资开始上涨,人均收入开始实质性地增长,与此同时企业也进入人才紧缺期。
高校办特训班 专供冠名企业
开设“恒安班”、“安踏班”和“中宇班”等
今年的11月8日,中宇集团公司与福师大闽南科技学院签订了《“中宇班”奖助学金共建协议》。虽然一些具体的合作细节还在商洽之中,但此举已经开了泉州卫浴行业高校办班的先河。
在此之前,这类的企业办班模式已有雏形,但当时企业大多还只是到一些中高职专院校办班。2008年,晋江首个企业冠名班———“恒安班”在晋江安海职业学校举行了开班仪式。当时的“恒安班” 是由安海镇政府、安海职业学校、恒安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开办的,定位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定向为恒安集团培养、输送、储备初、中级机械制造与机械加工专业技术人才。2009年,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先后与安踏集团等企业合作办学,开设了“安踏服装、鞋类特训班”、“恒安机电特训班”、“大统营产品设计班”和“富贵鸟特训班”。
“有了技术的支持,就可以减少对基层员工的需要。申鹭达股份有限公司此前就和厦门大学合作推出自动化机械手抛光项目。以前人工抛光,8分钟抛一个工件,这套设备3分钟就能完成,而且百分百合格,24小时运作,一下子就能省下不少人力成本。”福建省水暖协行副秘书长廖榕光认为,校企的亲密合作项目,是现有教育体系下的有益补充,关键是要能找到最适合企业的人才渠道。
此外,德化的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安溪的福建省安溪茶业职业技术学校,受当地特色产业的影响,这两所创办历史悠久的学校,培养的均是服务于当地企业的对口性人才。“可以说整所学校都是‘陶瓷班’、‘茶叶班’。”相关教育界人士介绍说,在学校里直接以企业的名字办班的,大多是服务于具体企业,有些学员甚至是一半时间在企业,一半时间在上学。这种深入骨髓的配合,正是企业订制人才的一种便捷方式。这种方式的盛行,其实也从侧面反映了企业缺人才的现状。今年以来,不少企业加大了发展的步伐,人才缺口也日益加大,受此影响,相关的办学热潮愈演愈烈。
投资开办职业本科院校
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企业“无缝对接”
11月12日,由福建农林大学联合安溪县创建的全国第一所茶业本科院校——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举行了奠基仪式。该项目按照近期3000人、远期5000人的办学规模标准进行规划建设,明年秋季将迎来新生。
创建茶学院
茶学院推行一年专业大类与三年专业方向分流培养的“1+3”模式:第一年在福建农林大学本部(福州)学习基础课,后三年在安溪校区学习。据了解,该项目投资建设资金5亿元中,政府出资1亿元,而包括福建安溪铁观音集团、福建八马茶业有限公司、福建安溪岐山魏荫名茶有限公司等在内的多家企业及个人共筹资超过2.6亿元。
“学校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全都要与企业对接。也就是说,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这也是高校进一步拓展学校的办学空间,提升办学水平和层次的需要。”福建农林大学的兰思仁校长说。据了解,目前茶企除了基础的员工外,最缺的便是销售人才与创新人才。安溪当地关于种植加工方面的人才也十分紧缺。
开设石材学院
“石材行业即将有属于自己的本科院校,按计划会在201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此前,针对石材行业而设的学校在国内还是一片空白,目前关于学校的建设和运作等方面的详细工作仍在进行当中。”南安水头镇的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福建石材工程学院(暂定名)是由环球石材集团、康利石材集团两家企业率先向中国石材协会建议后启动的。在当地政府和中国石材协会的牵头下,除了环球、康利公司,还有万隆集团、东升石业公司、华辉石业公司、东星集团、新鹏飞实业公司、英良石材集团、惠泉美居投资公司、顺发实业公司和宏星石材公司等共11家企业联合出资并共同签署了联合办学协议书,成立了学校股东会。该项目初步确定创办学校的定位为“以培养石材行业实用型高级技术人员(技师)为主要目的,兼为现有石材企业员工提供短期培训的高等石材职业学校”。投资方首期出资6000万元作为学校注册资金,校址选择在南安市水头镇。
成立企业大学
恒安公司则从原先的到职业学校办班,发展为直接参与成立高校。2011年2月25日,恒安管理学院成立,正式以企业大学的身份与高校进行合作。恒安管理学院联系不同学校以及不同专业为自己的企业输送人才:针对高管人员,与北大、厦大、人大等重点高校合作,建立校企实训基地。对管理人才的培养,与人大、华大等著名高校合作办学;针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农林大、黎大等高校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