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王者荣耀》的成功可以复制吗?

[复制链接]
may    

8830

主题

81

听众

7万

积分

首席设计师

Rank: 8Rank: 8

纳金币
52352
精华
343

最佳新人 热心会员 灌水之王 活跃会员 突出贡献 荣誉管理 论坛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8 19:27:0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广告圈,游戏营销的风评并不高,虽然投放甚多,但往往与简单粗暴划上等号。如何才能实现更有效的游戏营销,在提升知名度的同时提升好感度与转化效果?近日,腾讯联合其游戏行业代理合作伙伴睿晟传媒,与60余位游戏行业广告主展开讨论,直击行业痛点,犀利破解游戏营销普遍面临的3大误区。




误区一:流量至上


买流量是游戏营销中最常见的思路。在行业爆发的早期阶段,确实有不少游戏厂商因此获得大批用户,但拐点已经悄然而至。从2016年起,游戏行业的市场增长速率明显放缓,市场逐步饱和;同时,中国游戏玩家增长率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人口红利完全消失。在经历过野蛮增长后,平静期已经到来,此时的广告主若还死守着流量至上的原则,忽视营销手段创新,平静期则很可能会发展为未来的瓶颈期。

红海局面中,广告主显然不能再坚持单纯的流量至上原则,而需要寻找全新的用户接触点。近两年在游戏圈刷尽存在感的《王者荣耀》让不少游戏厂商眼红,而其爆发的背后其实是腾讯对于游戏营销的一套成熟的方法论——“泛娱乐营销”。《王者荣耀》在腾讯媒体生态中找到了通过视频、音乐等更多元地接触潜在用户的渠道与内容,并因此获取了大量用户。类似的案例在腾讯并不少见。


误区二:只认 “玩家”标签


腾讯“泛娱乐营销”方法论构建的基础,源于游戏行业营销的另一大误区——只认“玩家”标签。在精准营销中,广告主往往会将广告推送给那些被定义为游戏玩家的网民,但腾讯认为,“玩家”标签帮助广告主找到了“用户行为”,但还需基于“用户兴趣”进行有效洞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纳金网 ( 闽ICP备2021016425号-2/3

GMT+8, 2025-8-20 02:10 , Processed in 0.083262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创意设计 X2.5

© 2008-2019 Narkii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