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4-10-21
- 注册时间
- 2011-12-16
- 阅读权限
- 90
- 积分
- 394243
 
- 纳金币
- -1
- 精华
- 0
|
![]()
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长虹多媒体产业群董事长林茂祥(资料图片)
长虹,这个曾经占据中国彩电行业半壁江山,几乎等同于彩电代名词的彩电业王者,在进入平板时代后经历了种种磨难,甚至因为力挺等离子并倾61亿元巨资上马等离子面板备受行业质疑。那么等离子对长虹,乃至中国彩电行业究竟是拖累还是机会?在全球产业一盘棋的格局下,中国彩电行业究竟要选择怎样的出路?当下的长虹活得究竟怎样?长虹未来的方向又在哪里?
在种种疑问面前,长虹仍然选择了沉默和低调,在本刊编辑部的几经联系下,记者终于联系上了长虹股份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长虹多媒体产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林茂祥先生,正是他的一席话,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真实、鲜活又有些“另类”的长虹,同时,我们也聆听到了他对彩电行业独到又深刻的见解。
2011年彩电行业形势分析
《中国视像产业》:2010年中国彩电行业经历了比较困难的一年,那么2011年行业将面临怎样的形势?
林茂祥:总体来看,2011年对中国彩电行业来讲,意味着更大的压力和更加复杂的局面。这是由于多方面的现实经济社会环境决定的。
电视作为一个家庭耐用消费品,其行情好坏受几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方面是社会整体的消费预期,这对彩电行业的影响比较大。影响消费预期的关键因素,首先是居民的收入增长预期,2011年国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必将伴随GDP增速下降,这将从总体上影响居民对就业和收入的预期;调整产业结构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今年这个形势会更加紧迫一些。影响消费预期的第二个关键因素是通货膨胀,根据公开的数据,2010年中国GDP总值不到40万亿元,但是广义的M2达到70万亿元,这意味着人民币必将迎来新一轮内生性通货膨胀;有史以来,通货膨胀达到一定程度对消费者的信心打击会比较大,进而影响到消费动机。当前,以彩电为代表的黑色家电产品正处于升级换代的关键阶段,宏观经济前景的预期不好,收入增长信心不足,导致老百姓在消费时就会犹豫,说不定就暂时不换了。这是第一个层面的问题。
第二层面影响来自彩电行业本身。从产业的发展趋势看,彩电行业的平板化、高清化和数字化转型升级在过去5年一直在进行,但这几个转型到2010年已经进行到相当高的程度。从2011年开始,中国彩电行业开始进入新一轮3D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从全球产业格局来看,当前韩国企业在3D和智能趋势的引导方面走在世界前面;但在中国市场,无论是韩国、日本还是中国本土品牌,当前在如何引导中国彩电行业新一轮的技术升级方面,大家对显示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节奏的考量还没有一致意见,因此大家表现得都有些迷茫,彩电行业本身开始走到一个非常迷茫的阶段,虽然大家一直都在讨论3D/LED和智能电视方面的新技术、新产品。但在我看来,包括面板厂在内,他们当前想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其实是在考虑怎么降低成本,而不是研发新技术。因为,即便是国外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也变成非常简单的价格竞争。
其实从根本上讲,推动行业发展的最大动力,还是在于原创性的技术和产品创新,因为这个创新必然会带来新的业务形态和商业模式,正如iPhone手机和Android系统对传统手机行业的影响一样。当前彩电行业出现的智能电视和开放式操作平台,以及相关的软件和应用,从长远来看对彩电行业的发展轨迹和商业模式也将产生重大的变革。
但是我们也看到在中国,智能电视还很不成熟,行业里对什么是智能电视,智能电视究竟是用来做什么,大家没有搞清楚,也可以说大家都在凑智能电视的热闹,但是没把握到智能电视给我们带来的机遇究竟是什么东西,可是终端上的“智能”概念却已经被炒烂了。我认为这样的做法对行业帮助不大。所以从经济层面以及技术层面来看,我认为2011年彩电行业的市场不是那么乐观的。
《中国视像产业》:嗯,正如林总分析的那样,奥维咨询(AVC)对2011年彩电行业增长速度的判断,也比较保守,全国液晶彩电的零售量规模在2011年只有14.6%的增长,并且带动这个增长的主要动力还是来自农村市场,那么长虹对2011年的农村市场是一个怎样的立场?
林茂祥:2010年,中国农村家庭的彩电百户拥有量已达到109台,但实际上,目前农村家庭的电视产品主要还是CRT,平板电视这几年虽然快速地向农村家庭渗透,但平板电视在农村的百户拥有量不到20台。根据我们的调查,农村家庭一台CRT电视的平均使用寿命是8~10年,中国当前还有2亿以上的家庭在使用CRT电视,从这个意义上讲,平板电视在农村市场的增长潜力还很大。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受物价快速上涨的影响,农村的平板电视市场,正面临着很大的价格压力。因为在社会整个预期不明朗的情况下,多数消费者首先想到的是优先解决教育、医疗的问题,对于彩电这样的产品进行升级换代,还是次要的考虑。而白电是解决有和没有的问题,应该影响不会太大,日子比黑电要好过些。所以我们认为如何刺激农村市场的需求,如何真正抓住农村市场的购买机遇,对所有家电企业将会是一个重要的考验。长虹对农村市场也将给予足够的重视。
《中国视像产业》:前面林总讲的很多都是行业的一些压力,那么在您看来,2011年彩电企业要如何应对这些压力?彩电行业除了压力外,还有哪些机会呢?您会对哪些细分市场比较看好?
林茂祥:前面谈到2011年,我对彩电行业面临的形势不是太看好,但是在一些细分市场领域,我们也会发现,还是有很多的机会。首先是城市市场,我觉得还是有机会。虽然房地产现在差了,房地产新装修入户的还是不少;其次是新婚市场,目前在城市的年轻结婚消费群,他们一般不会买小尺寸,一般都会买大的,而且不是他自己买,一定是家庭买。我觉得城市主要抓新婚和新居的市场机会。这是需求层面。
产品层面,3d电视已经进入快速增长通道,3D标准即将出台,越来越多的3D片源,产品越来越丰富,这会促使3D市场快速爆发,所以3D对整个产业来说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在3D领域,长虹可以说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从3D显示来讲,等离子在显示效果和价格上都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同时长虹在液晶3D领域也有完整的布局,无论等离子还是液晶,快门还是偏光,我们都已先于竞争对手布局,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选择,打造3D影像专家。长虹会紧抓3D的市场机会。
另外,所谓的智能电视还是有一定增长的。iPhone4和其他智能手机为智能电视的培育起到了很好的推广和教育作用,在城市市场,消费者对智能电视的认可和需求也会显著增加。
但总的来看,2011年,要把握眼前的机遇,我觉得不能只看需求。鉴于当前彩电行业的竞争态势,我觉得2011年各彩电企业最后能否坚持下来,能否实现自己的目标,关键还要看各家在上游资源整合和成本控制的情况,特别是对终端价格竞争方面是否有承受能力。种种迹象表明,2011年的价格战会变成每家的一个重要手段,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中国视像产业》:如果行业重新回归到价格竞争这个层面,那今年对大家来说将会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林茂祥:是啊,会很痛苦。其实彩电行业的游戏规则,已经变得很简单了。农村市场肯定是有空间有增长,但是客观来说,各家差异化有多少?我觉得目前还是比较难做出差异化的东西,这是十分考验厂商能力的事情。在没有明显差异化的情况下,农村消费者更关心的还是价格,非常敏感。所以综合来看,2011年的彩电行业,价格会成一个敏感的事情。无论做什么产品,智能电视也好,3D产品也好,很快就打价格战了。当然打价格战的提法不对,应该是价格竞争更准确一些吧,或者是给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作为竞争手段的表述。今后3D的价格可能是打起来拉下去。LED的价格,我认为在下半年也会大打价格战的,一定的。因为随着LED芯片成本的降低一定会拉下来。而且LED价格趋势老百姓都已经看清楚了。我们要做的是,一边要跟随行情和趋势;另一方面也不能沉溺于价格游戏。因此,长虹今年果断调整了整个思路,包括产品的尺寸结构、技术结构。同时我们还通过提升品牌、产品和功能的附加值,从而把中高端价位的产品比重拉大,提高销售均价。
3D必将成为功能性标配
《中国视像产业》:相对于其他品牌,长虹除了液晶外,也一直在坚持扛住等离子的大旗。据奥维咨询(AVC)预测,2011年,等离子大概是290万台。您怎样看待这个细分市场?您希望有更多的企业来参与进来吗?
林茂祥:有很多人对等离子市场不了解,以为现在等离子规模只有80万台,其实奥维咨询(AVC)预测的这个数据还是比较准的。因为2011年长虹和松下,三星SDI一直在增加中国等离子面板的供应。
我们也觉得比较有意思,原来大家都不看好等离子,现在反过来对等离子又非常关注,甚至是非常重视。一两年前,我们做等离子是没人看好的,包括等离子3D,当初也是没有人看好。现在可能有很多国产彩电企业介入。我觉得他们参与,对行业的长远发展是一个好事情。但是不管他们参与不参与,我们一直会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战略,在液晶和等离子两个技术领域同时布局,不可偏废。从目前来看,长虹坚持两条腿走路,反而走得更加稳健。
《中国视像产业》:您刚才讲到3D显示是一个趋势,但当前3D的争议也很大,您对3D是否有进一步的看法?
林茂祥:我认为接下来3D肯定是一个功能性标配,包括从三星目前的策略上看也是这样的。而且3D价格和LED价格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小。我认为3D这个市场增长应该是非常快的。也许“五·一”的时候3D价格跟非3DLED的价格就会越来越接近了。目前,我建议大家对3D的价值还是要有一个理性的判断,鉴于目前3D的标准还没有统一,在技术成熟度和安全性方面,也还需要进一步努力,所以我觉得大家也别希望3D会带来多大的溢价;消费者也不见得把产品买回家就看3D。一句话,目前的3D,只是要做一个3DReady。总之,3D在今年的迅速渗透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要保护这个行业持续和良性发展,要靠大家共同来维护。以前我们应用技术和开发产品都是基于世界和国际标准,我们始终处于价值的低端,3D还没有标准,那么我们应共同来建立标准。国内品牌和中国企业与外资应该就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了,对我们来讲绝对是一次机会。
市场竞争不主张“价格战”
《中国视像产业》:您前面提到今年彩电行业的竞争态势,将可能会面临激烈的价格战,其实在今年的元春市场,我们就发现外资品牌的低价策略已经很明显了,那么您觉得外资品牌持续打价格战对行业会有哪些影响呢?
林茂祥:外资品牌如果一直打价格,我觉得反而是个好事。他打我们就不打了。
《中国视像产业》:怎么说呢?
林茂祥:茅台越贵越有人喝是基于品牌,电视也是一样的。外资品牌在消费者心里的地位是很高的,价格掉下来以后,要不了多少时间就和国内品牌一样了,这种转化是非常快的。行业中的一个日本品牌,曾经是一个很高端的电视品牌,但是这两年价格持续降下来了,缺少了高价格支撑后,它的渠道和整个推广都没钱了,几年以后就和中国品牌一样。所以我觉得外资品牌打价格战对中国品牌是一个好事情,他们下来了,我们有才有机会上去。长远来看,强势品牌才是持续上升的必由之路。
《中国视像产业》:那您认为现有的品牌格局是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林茂祥:目前从整个产业的变化看,应该说第一棒是被韩国人从日本手中接过去了,这是平板时代。整个产业链有一个逐渐转移的趋势,未来的家电品牌,尤其彩电品牌一定会在中国。日本的单个企业一年一千多万台规模,中国企业,我估计再过一年两年基本上也可以做这样的水平。另一方面,进入数字时代,进入互联网时代,真正定义产品的能力已经不在亚洲了,又回到美国了。彩电制造最大的区域的企业有可能又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这就是我们的机会,我们一起努力。
《中国视像产业》:据业内消息,三星会在今年上半年试产OLED32寸电视。如果推进顺利,2013年三星8代OLED线就可能会量产,不知道林总对这个怎么看?
林茂祥:我觉得有这个可能性,目前液晶还是等离子在技术上已经没有太大的空间,都在考虑如何降低成本。OLED从技术原理上就比LCD有革命性的变化,又将带来新一轮的技术升级。长虹在OLED的技术上,也会有相应的布局。
《中国视像产业》:所以如果三星在推出大尺寸OLED电视并提前量产,对于整个行业来讲还是有很大影响的?
林茂祥:我觉得影响非常大,三星在整个产业界的地位能够提升,是因为它每一步都走在前面,包括早期的平板电视,现在的LED。目前LED产量,它是最大的,OLED在小尺寸方面它的产量也是最大。三星的整个策略就是要做就第一,要么就不做。我认为大尺寸OLED出来以后,对整个行业影响很大。首先,在画质的改善上还是比较大;第二,如果阳光下也能看,现在的电视和手机是怎样也看不到的,它还是不一样。大尺寸的导入终端市场,标志着OLED开始推动产业的升级换代,跟平板开始导入市场一样,又会重新划分产业竞争的格局。
《中国视像产业》:长虹也有4.5代线的啊。
林茂祥:有准备。对OLED产业我们一直高度关注,提前布局。根据前几年公司的三坐标发展战略,OLED是这个坐标系中比较重要的一环。最近我们也注意到业内突然发生变化,公司也有相应的应对策略,具体有什么举措,暂时不方便对外透露。
激励机制提升企业活力
《中国视像产业》:今年的经营环境压力很大,而且人工成本也在提高,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在经营导向上,长虹今年怎么去消化产品?
林茂祥:这个问我基本不研究,原因很简单,这是行业共有的问题。我要研究的是市场哪里找机会,研究怎样创造需求,怎样发现需求。我觉得这样更有价值,否则有什么价值?降成本,人工成本根本降不下去。而且要涨大家一起涨,我把握好涨之前如何操作,涨之后如何操作就行了。
《中国视像产业》:因为您心里有数了,而且长虹现在是一展拳脚的时候了。
林茂祥:现在已经把整个体系都建立起来了,后面就是执行的事情了。我的工作重心已经转移到战略合作、战略资源方面,主要是把队伍带好、目标定好,机制完善好,长虹作为一个国企,激励机制很重要。
《中国视像产业》:从机制来看,这种改变是最直接的,也是长远的。
林茂祥:对于长虹来讲,产品不是问题,因为长虹这么多年的技术积累,包括整个在流程上管理的能力。目前主要需要机制上的调整。现在我给各部门以及核心团队设立了机制,三年内的激励机制,相当于模拟期权的设计。每年有一个分享,然后三年以后一个大分享,干三年达到目标就可以。
《中国视像产业》:这个可能是很重要的一个改变。
林茂祥:我在内部讲体制和机制是两个概念,体制更多解决的是效率和流程的问题,机制是解决增量的问题。以前我在深圳,就某一个个体来讲,深圳很多人是赶不上长虹的个体,但是它有好的机制,所以个体放在一起能力非常强。
《中国视像产业》:曾经有一段时间,长虹的上游资源整合比较缓慢,现在这个情况是否有了改变?
林茂祥:平板时代已经不是一个终端产品的竞争,是一个供应链的竞争。因此供应链必须整合好,没有供应链的整合能力,就意味着整个企业竞争力肯定不行。前期也有做得早的,没有做好的也有,我们前期做得少,但是现在要做就要做最好。现在我们唯一的差距就是在身处内地,可能比沿海在运输的时间方面稍微慢一点,但是我们尽量,辛苦一点。他们睡觉我们就干活,辛苦一点也能赶上。
《中国视像产业》:这个地域的概念不是绝对的,像美国很多大公司都在小镇,像波音。
林茂祥:要看做什么行业,做我们这个行业涉及到很大的物流量,涉及到很大的供应链的量。当然交通越方便越好,区域上对周边辐射越宽越好。现在四川、重庆这个区域,包括绵阳已经成为中国家电的一个基地,长虹迎来更好的配套环境。环境对企业的影响相当重要,好的环境能够带来整体竞争能力的提升。这样的环境原来在沿海,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变化,西部正在承接产业链的升级,孕育有竞争力的家电企业环境开始出现在西部。绵阳作为国家唯一的科技城,在新一轮的产业竞争中,会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环境。这对长虹的人才、配套和反应速度都有积极的意义。
《中国视像产业》:长虹今年目标是750万台?
林茂祥:这个目标是您定的哦。我们来努力吧,努力争取吧。经过几年的准备,我们希望今年以及今后有所收获。今年,我们会持续加大品牌宣传的力度,体现长虹产品的品质与科技的价值,提升品牌号召力,强化三四级市场的开拓,依托等离子和3D产品上的优势,实现快速增长。
总体来说,2011年竞争环境变化莫测,各品牌都面临各个层面的压力。从长远来看,彩电行业也是最有希望成长为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行业。
但是我们也看到在中国,智能电视还很不成熟,行业里对什么是智能电视,智能电视究竟是用来做什么,大家没有搞清楚,也可以说大家都在凑智能电视的热闹,但是没把握到智能电视给我们带来的机遇究竟是什么东西,可是终端上的“智能”概念却已经被炒烂了。我认为这样的做法对行业帮助不大。所以从经济层面以及技术层面来看,我认为2011年彩电行业的市场不是那么乐观的。
《中国视像产业》:嗯,正如林总分析的那样,奥维咨询(AVC)对2011年彩电行业增长速度的判断,也比较保守,全国液晶彩电的零售量规模在2011年只有14.6%的增长,并且带动这个增长的主要动力还是来自农村市场,那么长虹对2011年的农村市场是一个怎样的立场?
林茂祥:2010年,中国农村家庭的彩电百户拥有量已达到109台,但实际上,目前农村家庭的电视产品主要还是CRT,平板电视这几年虽然快速地向农村家庭渗透,但平板电视在农村的百户拥有量不到20台。根据我们的调查,农村家庭一台CRT电视的平均使用寿命是8~10年,中国当前还有2亿以上的家庭在使用CRT电视,从这个意义上讲,平板电视在农村市场的增长潜力还很大。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受物价快速上涨的影响,农村的平板电视市场,正面临着很大的价格压力。因为在社会整个预期不明朗的情况下,多数消费者首先想到的是优先解决教育、医疗的问题,对于彩电这样的产品进行升级换代,还是次要的考虑。而白电是解决有和没有的问题,应该影响不会太大,日子比黑电要好过些。所以我们认为如何刺激农村市场的需求,如何真正抓住农村市场的购买机遇,对所有家电企业将会是一个重要的考验。长虹对农村市场也将给予足够的重视。
《中国视像产业》:前面林总讲的很多都是行业的一些压力,那么在您看来,2011年彩电企业要如何应对这些压力?彩电行业除了压力外,还有哪些机会呢?您会对哪些细分市场比较看好?
林茂祥:前面谈到2011年,我对彩电行业面临的形势不是太看好,但是在一些细分市场领域,我们也会发现,还是有很多的机会。首先是城市市场,我觉得还是有机会。虽然房地产现在差了,房地产新装修入户的还是不少;其次是新婚市场,目前在城市的年轻结婚消费群,他们一般不会买小尺寸,一般都会买大的,而且不是他自己买,一定是家庭买。我觉得城市主要抓新婚和新居的市场机会。这是需求层面。
产品层面,3D电视已经进入快速增长通道,3D标准即将出台,越来越多的3D片源,产品越来越丰富,这会促使3D市场快速爆发,所以3D对整个产业来说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在3D领域,长虹可以说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从3D显示来讲,等离子在显示效果和价格上都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同时长虹在液晶3D领域也有完整的布局,无论等离子还是液晶,快门还是偏光,我们都已先于竞争对手布局,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选择,打造3D影像专家。长虹会紧抓3D的市场机会。
另外,所谓的智能电视还是有一定增长的。iPhone4和其他智能手机为智能电视的培育起到了很好的推广和教育作用,在城市市场,消费者对智能电视的认可和需求也会显著增加。
但总的来看,2011年,要把握眼前的机遇,我觉得不能只看需求。鉴于当前彩电行业的竞争态势,我觉得2011年各彩电企业最后能否坚持下来,能否实现自己的目标,关键还要看各家在上游资源整合和成本控制的情况,特别是对终端价格竞争方面是否有承受能力。种种迹象表明,2011年的价格战会变成每家的一个重要手段,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激励机制提升企业活力
《中国视像产业》:今年的经营环境压力很大,而且人工成本也在提高,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在经营导向上,长虹今年怎么去消化产品?
林茂祥:这个问我基本不研究,原因很简单,这是行业共有的问题。我要研究的是市场哪里找机会,研究怎样创造需求,怎样发现需求。我觉得这样更有价值,否则有什么价值?降成本,人工成本根本降不下去。而且要涨大家一起涨,我把握好涨之前如何操作,涨之后如何操作就行了。
《中国视像产业》:因为您心里有数了,而且长虹现在是一展拳脚的时候了。
林茂祥:现在已经把整个体系都建立起来了,后面就是执行的事情了。我的工作重心已经转移到战略合作、战略资源方面,主要是把队伍带好、目标定好,机制完善好,长虹作为一个国企,激励机制很重要。
《中国视像产业》:从机制来看,这种改变是最直接的,也是长远的。
林茂祥:对于长虹来讲,产品不是问题,因为长虹这么多年的技术积累,包括整个在流程上管理的能力。目前主要需要机制上的调整。现在我给各部门以及核心团队设立了机制,三年内的激励机制,相当于模拟期权的设计。每年有一个分享,然后三年以后一个大分享,干三年达到目标就可以。
《中国视像产业》:这个可能是很重要的一个改变。
林茂祥:我在内部讲体制和机制是两个概念,体制更多解决的是效率和流程的问题,机制是解决增量的问题。以前我在深圳,就某一个个体来讲,深圳很多人是赶不上长虹的个体,但是它有好的机制,所以个体放在一起能力非常强。
《中国视像产业》:曾经有一段时间,长虹的上游资源整合比较缓慢,现在这个情况是否有了改变?
林茂祥:平板时代已经不是一个终端产品的竞争,是一个供应链的竞争。因此供应链必须整合好,没有供应链的整合能力,就意味着整个企业竞争力肯定不行。前期也有做得早的,没有做好的也有,我们前期做得少,但是现在要做就要做最好。现在我们唯一的差距就是在身处内地,可能比沿海在运输的时间方面稍微慢一点,但是我们尽量,辛苦一点。他们睡觉我们就干活,辛苦一点也能赶上。
《中国视像产业》:这个地域的概念不是绝对的,像美国很多大公司都在小镇,像波音。
林茂祥:要看做什么行业,做我们这个行业涉及到很大的物流量,涉及到很大的供应链的量。当然交通越方便越好,区域上对周边辐射越宽越好。现在四川、重庆这个区域,包括绵阳已经成为中国家电的一个基地,长虹迎来更好的配套环境。环境对企业的影响相当重要,好的环境能够带来整体竞争能力的提升。这样的环境原来在沿海,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变化,西部正在承接产业链的升级,孕育有竞争力的家电企业环境开始出现在西部。绵阳作为国家唯一的科技城,在新一轮的产业竞争中,会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环境。这对长虹的人才、配套和反应速度都有积极的意义。
《中国视像产业》:长虹今年目标是750万台?
林茂祥:这个目标是您定的哦。我们来努力吧,努力争取吧。经过几年的准备,我们希望今年以及今后有所收获。今年,我们会持续加大品牌宣传的力度,体现长虹产品的品质与科技的价值,提升品牌号召力,强化三四级市场的开拓,依托等离子和3D产品上的优势,实现快速增长。
总体来说,2011年竞争环境变化莫测,各品牌都面临各个层面的压力。从长远来看,彩电行业也是最有希望成长为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行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