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3-10-6
- 注册时间
- 2011-7-23
- 阅读权限
- 90
- 积分
- 9937
 
- 纳金币
- 9935
- 精华
- 1
|
世界经理人网站关于
购并
成败根源的调查显示,购并的战略目标以及购并之后人力资源和组织运作的整合,关系到购并企业的前途命运。在接受本刊专访时,
华立集团
董事长
汪力成
指出:"购并是把双刃剑,企业如果做得好,其发展之快,非一般的企业成长模式所能比拟。相反,如果处理不好,你就套进了真正的陷阱,压力会越来越大,直至崩溃!" 汪力成用15年时间,带领一个陷入困顿的仪表小厂发展成拥有总资产25亿元(人民币,下同)和销售总额近29亿元的企业集团。他主导的数起收购业务成为公司跨越式发展的"大手笔"。凭借购并之后的得力整合,他相信自己已经跨越了真正的购并陷阱。
跟华立集团一样,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啤公司)从1994年以8,000万元全资收购扬州啤酒厂开始,很快走上了购并扩张的快车道,在中国啤酒业连连 发起购并狂潮。到1999年,青啤公司共投入4亿多元,收购兼并了总生产规模超过150万吨的22家啤酒企业。2000年,青啤公司更是加快步伐,斥资约6亿元收购了总规模约120万吨的16家啤酒企业。
然而在2001年,青啤公司却放缓了购并脚步,只出资2.6亿收购总规模在60万吨左右的7家啤酒企业。2002年的一半时间行将过去,这个一直导演购并风暴且一路高歌猛进的购并大家,似乎正偃旗息鼓。截至目前,它仅仅把厦门银城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收至麾下。
青啤公司购并进程的先扬后抑,在公司总经理金志国看来,不过是购并战略的理性回归。企业购并不单纯是资本的故事。购并最终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资本运作之外的许多功夫。"购并是手段,整合是本质!"金志国说。
用未来思考今天
要跨越购并陷阱,金志国认为必须站在战略高度看购并。他解释道,就是在购并决策上,"用未来思考今天!"
对中国入世之后啤酒业竞争态势的思考,促使金志国提出了青啤公司发展的新战略,继而对购并策略进行调整。
中国啤酒业今后几年将面临新一轮整合。在前一轮行业整合中,外国资本一般采取直接在中国设厂生产的形式,却不能适应中国特殊的市场环境而纷纷溃败。因此,他们吸取其深刻教训,在新一轮整合中将转而同中国优秀的本土品牌和企业合作,在这个世界第二大啤酒市场参与"争夺奶酪"的游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