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4-10-23
- 注册时间
- 2011-7-19
- 阅读权限
- 90
- 积分
- 81303
- 纳金币
- -1
- 精华
- 11
|
刚刚过去的3月17日是国际航海节日,也就是水手船长们的节日。“国际航海日”最早出现在1978年,由于当年3月17日正值《国际海事组织公约》生效二十周年,1977年11月的国际海事组织第十届大会通过决议,决定今后每年3月17日为“国际航海日”,因此1978年3月17日成为第一个世界海事日。1979年11月,国际海事组织第十一届大会对此决议做出修改,决定具体日期由各国政府自行确立,考虑到9月的气候较适宜海事活动,因此国际海事组织建议设立于9月最后一周的某一天。
于是自2005年起,每年7月11日为“中国航海日”,同时也作为“世界航海日”在我国的实施日期。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首航的日期,这一天对中国航海事业具有重要的历史纪念意义。
在这样的一个日子里,我们回首世界航海的历史,地理大发现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不一样的地方。比如说,欧洲人的航海与中国人的航海之所以效果不同,不是因为中国愚昧落后欧洲商业先进,而恰恰是源自欧洲黑暗落后而中国过于强盛。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对外交往除宋元外几乎从不以经济为主要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很少出现以开辟商路为目的的行为。而每次你所知道的出海都是盛世之下的偷渡、叛乱、威吓。著名的鉴真东渡就是无通行证的偷渡;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内战导致的,金门厦门无法养活他的几万兵马,因此去台湾;大清北洋水师造访日人纯粹是东亚第一舰队在威吓日本人,结果终于因为一个小小的冲突导致了甲午中日海战的爆发。
从船体的构造上我们也可以看出端倪。玩过《大航海时代》系列游戏的玩家肯定记得船舱的使用比率问题。如果货载过多,就要拆掉一些武器装备,减少火药,用来空出船舱。实际情况基本跟这个相同。货船是需要护卫舰的船只。武装商船不多见,而且载货量也不足。而明代远航的郑和,使用的主舰“宝船”则是以陈友谅改进设计的战舰为摹本设计的,适合航行和战争,载货量不足。因此,郑和船队的战船种类和复杂的组成是划时代的,基本类似于现代航母编队。这种水师的威力相当了得,每次下西洋更是有2万人之众。西方史学家评价这只开启大航海时代的船队为“比欧洲集体的海上力量都要强大”。就是这样一支船队,没有发现新大陆,没有带回黄金白银,更没有建立什么殖民地,只是目的性不强的去走了一圈。如果真要说为什么走那么远的话,也可以解释成三宝太监郑和去老家阿拉伯衣锦还乡了一回。
郑和和哥伦布两个人差距很大很大。哥伦布背后是当时还不算富裕的西班牙王室,手中三条小船,面向的是已经被维京人穿越的大西洋;郑和背靠世界首富,比整个欧洲都富裕的大明,手中几百艘巨舰,面向太平洋、南中国海、印度洋、红海。最终他们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格伦发发现了新大陆,得到了金子;而郑和走到了非洲沿岸,得到了面子。
欧洲人很俗气,他们只为了财富,哪像我天朝上国,尽显霸气。欧洲当时很贫穷,需要从每周掠夺黄金,需要殖民地生产物资,最后需要全球倾销产品才能解决整个经济链条。但是大明却不同,人口众多,农民富足,国内市场充足,根本不需要重视同海外的产品销售来增长财富。从后来全世界的白银涌入中国就可以看出我们的富足独霸世界,根本不需要全球市场的形成。再说了,纽约那种蛮荒烟瘴之地,我天朝要来作甚?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哥伦布之后还有麦哲伦。在“国际航海日”之时回首人类航海史,我们可以发现郑和的地位一直非常低,甚至在明朝本身的评价都不高。原因为何确实值得反思。
来源:人民网-游戏频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