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7-3-2
- 注册时间
- 2011-7-16
- 阅读权限
- 90
- 积分
- 23752
![Rank: 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2.gif) ![Rank: 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 纳金币
- 23732
- 精华
- 0
|
近日,科学家发现了新的灵长类物种,学名为Nycticebus kayan 的新种懒猴。懒猴体形小巧,夜间活动,主要生活在南亚和东南亚。由于行动缓慢和夜行习性,科学界对它们知之甚少。 不过,科学家还是能够根据面部特征来区分不同的懒猴物种。研究团队仔细检查了博物馆里的几个懒猴标本,与拍摄于婆罗洲的懒猴Nycticebus menagenis 图片进行对比。脸部特征的差异显示,有三个懒猴亚种被错误地归为N. menagenis,其中两种之前还被定为亚种N. kayan,而后者现在确定是全新的物种。 研究合著者,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的雷切尔·穆德斯(Rachel Munds)说,N. kayan 的面部具有“非常独特、引人注目的眼纹,能延伸至脸颊,婆罗洲的其他物种都没有这样的特征。” 与所有的懒猴一样,N. kayan的咬伤具有毒性,这是极少数哺乳动物才具有的能力。为了获得毒液,懒猴会用手摩擦腋窝附近的腺体,之后将毒液涂在牙齿上。人或捕食者若被懒猴咬伤,将导致致命的过敏性休克。 穆德斯说,懒猴可能会利用毒液进行捕猎,甚至是保护幼崽。有证据显示,懒猴母亲在离开孩子去觅食之前,会将毒液涂到幼崽的身上,以此威慑潜在的捕食者。 然而,就算拥有致命的毒液,懒猴也无法阻挡非法宠物贸易带来的捕猎活动。巨大的需求使得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N. menagenis列为易危物种。穆德斯推测新种懒猴N. kayan也将如此。穆德斯说,更多地了解婆罗洲的懒猴物种,将有助于自然保护者更好地拯救这些“迷人的小生灵。”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