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4-10-21
- 注册时间
- 2011-12-16
- 阅读权限
- 90
- 积分
- 394243
![Rank: 8](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8](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 纳金币
- -1
- 精华
- 0
|
![]()
元旦来临,家电市场再次成为消费热点,3d电视则在彩电市场备受关注。记者在市场走访中了解到,目前深圳市面上3D电视主要分为主动快门式和偏光式两大技术,前者主要集中在三星等洋品牌。不过,3D市场还处在“润物细无声”的阶段,业内就先“内讧”起来。日前,深圳创维联合部分商家以其“偏光式”为筹码对外公布了“3D电视识别优劣”的标准,显然是剑指外资品牌。
在深圳的家电商家看来,3D电视的闪烁、重影和电子眼镜的辐射问题是目前难以逾越的瓶颈,受到消费者的诟病,成为影响埋单指数的障碍。而按照创维方面的说法,3D电视处于起步阶段,并不是所有的电视都达到技术成熟,如果要识别一款3D电视的优劣其实并不复杂,比如“是否能打开灯光看电视”,因为国内交流电是采用50H z频率,而某些3D电视的3D眼镜采用60H z刷新频率,开灯时,两者频率不同步就会产生干扰。其次是小孩是否能看3D,因为3D眼镜开关受到旁边电磁干扰导致和电视画面不同步而形成,小孩视觉神经发育并不是十分完善,对重影现象特别敏感,长时间观看眩晕感觉愈加明显。另外一个识别标准是“全家能否一起舒服看3D”。在3D电视的正面水平位置是最佳的观看点,距离太远或者太近,或者在两侧观看,3D立体效果会变差,画面会变得模糊。因此,消费者在选择3D电视时,需要在侧面观看效果,要保证在家更自由观看。
实际上,据南都记者观察,创维“独唱”的所谓3D识别法并没有行业标准作依据。“传统3D电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消费者对3D电视的认知存在误区。”记者在最近的一份调研数据看到,普通消费者缺乏对3D成像原理的认识及对各种专业用语的理解,很难从自身角度做出客观的比较。调查报告同时还指出,消费者对传统3D电视仍然“不买账”,主要对传统3D电视的健康问题和3D技术问题存在疑虑。
深圳苏宁、国美方面均向记者表示,尽管厂商添油加火,但从总体市场表现上,3D电视的销售还是难尽人意,主要根源在于3D产品并不成熟。目前的3D阵营颇为分散,又缺乏行业标准,还处于各自垒墙的阶段,新的技术应用也不容易大规模推广。
来源:3D中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