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4-10-21
- 注册时间
- 2011-12-16
- 阅读权限
- 90
- 积分
- 394243
 
- 纳金币
- -1
- 精华
- 0
|
最近,偏振式(或者说偏光式)3D技术开始正式发布,成为3D行业的一支新军;更值得注意的动向是,偏振式3d电视一出来,诸如健康、不闪屏等其比主动快门式3D更好的宣传就在市场中广泛传开了。从口气看,大有取代主动快门式3D之意味,市场上仿佛一夜之间形成了“偏振式与主动式之争”的局面。
其实,3D技术一般主要分为色差式、主动快门式、偏振式以及裸眼等四种。各种技术各有千秋,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如今,主动快门式3D仍然是市场中的主角之一。偏振式3D出来之后,要想说能够取代主动快门式3D,恐怕还有点为时尚早。
这种“某某之争”,其实就是家电行业里一直挥之不去的“两极思维”的延续。当年平板彩电兴起时,“液晶和等离子之争”成为行业热点,谁将取代谁讨论得不可开交;而当平板彩电市场中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时,“外资与国产品牌之争”又成为当年热议的一个话题;及至电热水器行业,也小范围存在着“即热式和储水式之争”等等。在家电行业中,不管是品牌和阵营,还是产品和技术,总能找到两个能对立的东西拿出来作一番“之争”———用“冷战思维”来看,这是典型的“两极思维”。
很显然,这种“某某之争”说白了就是打压竞争对手、抢占市场的需要。持某一特点的一方,总是力图在市场中树立巨大的宣传号召力,把另一方的势头压下去;而不甘示弱的另一方,也会竭力反击。双方最惯用的手法,就是拿自己的优点比对手的弱点。老实说,这样的宣传,无非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式的吵架,不熟内幕的普通老百姓很难分得清———要是分不清那就更好了,全听我的吧,我的就是最好的。
事实上,真要存在“某某之争”的话,谁能最后胜出,关键还是看市场买不买账。正如今天,我们已经不再提“液晶和等离子之争”,因为等离子市场已经萎缩到了只有市场的5%-10%,这是消费需求和产业链结构导致的,但等离子仍然有合适的生存空间;我们好像也不再提“外资和国产品牌之争”,因为势力对比此一时、彼一时。
当然,可能会有自信的一方说:“信我者,得永生。”但此言尚早。中国电子商会的调查表明,目前消费者买3D,在使用上还是“大马拉小车”,真正收看3D的并不多,更别提什么技术占优了。所以,还是让市场来说话,起码也能让人在纷乱的“某某之争”中寻求一片难得的清静。
来源:3D中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