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3D打印带给航天事业的七大改变

[复制链接]

591

主题

1

听众

3288

积分

中级设计师

Rank: 5Rank: 5

纳金币
1112
精华
8

最佳新人 活跃会员 热心会员 灌水之王 突出贡献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24 08:50: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欧洲宇航局(ESA)对3D打印技术兴趣浓厚,认为它将给未来的太空探索带来众多改变,主要有以下7各方面:
  1、零件制造
  欧洲宇航局材料工程师贝诺伊特·邦瓦森对3d打印的格状钛球赞赏不已,认为它是添加制造(AM)的典范。他说:“这些球内部中空,外部复杂并且对称,重量轻到不可思议还非常坚固。传统方法根本做不来。”类似结构能给卫星提供超轻材质,潜力无限。
  欧洲宇航局用3D打印技术制造了天线支架,重量减轻了46%。一般需要分成两半制造的射频滤波器也不在话下,不仅重量轻了一半,工时也缩短了几个星期。3D打印出来的发动机燃烧室和喷嘴还能承受2500摄氏度的高温。
  2、电脑图案实体化
  和传统切割方法不同,3D打印采用“叠加”法进行生产。电脑设计好的零件被水平“分离”成很多层,再从下往上依次打印,逐步堆叠而成。只要适用于打印,无论塑料还是金属,任何零件都可以3D打印创造出来。
  3、设计创新
  欧洲宇航局材料工程师劳伦特说:“按照传统设计规则,我们必须给切割工具留一个切口,方便去除多余材料,制作产品。不过有了添加式制造法,我们就只用考虑设计,不必再受到生产过程的限制。3D打印还将减少设计工序,节约物料和能源,更加环保。我们也会相应的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4、节约空间
  如果应用得当,3D打印技术还能节省空间。劳伦特说:“航天是个空间狭窄的领域,我们需要小一些的零件——但质量要好。”受到成本限制,有的技术虽然理论成立,但现实中并不可行。3D打印有希望降低成本,取而代之。
  5、模型制造
  3D打印技术已经成为欧洲宇航局一线工程师们的“常规武器”,并且用途广泛。3D技术能够轻易将电脑里设计好的航天器草案依照比例缩小,做成模型。另外,3D打印出来的金属元件已经在科研设备中派上用场。
  6、试验品
  当然,3D打印产品必须通过测试,合格后才能切实进入太空。早在2009年,欧洲宇航局就已经进行过类似实验。
  7、未来潜力
  将来的载人航天任务可以携带一台3D打印机飞进太空,无论飞多久,多远,都能自主打印所需零件,方便维护和修缮航天器。欧洲宇航局已经通过测试认可了这一方法。

更多3d打印资讯尽在纳金网专题:http://www.narkii.com/special/3dprint/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纳金网 ( 闽ICP备2021016425号-2/3

GMT+8, 2025-7-22 01:05 , Processed in 0.208207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创意设计 X2.5

© 2008-2019 Narkii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