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3-6-5
- 注册时间
- 2011-8-16
- 阅读权限
- 70
- 积分
- 3692
 
- 纳金币
- 3692
- 精华
- 0
|
他们一般自称是投资公司;
他们把婚恋网站上那些渴望爱情的单身女性叫做“客户”;
他们把诱使“客户”汇款到指定账户叫做“开枪”;
每一次“开枪”少则获利几万元,多则高达数百万元。
由于该类组织处于灰色地带,立案难,通常无法进入司法程序,本文姑且称之为“网恋组织”。
独家揭秘网恋组织内幕
网络爱情“买卖”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李凤桃|北京报道
跨国网恋组织病毒式扩张
随着婚恋网站的增多以及网络通讯工具的普及,这种组织严密、日趋专业化的网恋组织像流毒一般蔓延开来。
师傅在台湾
刘林(化名)曾在中部某城市被骗入一家网恋组织工作。他在寻找到第一个“客户”时,被对方的真情感动,迷途知返,逃了出来。
据刘林介绍,自己所在的那家公司,老板将成员分成了10个组,每个小组有10个组员,分饰投资公司的不同角色。一线为“业务员”,二线为“处长”,三线为“组长指导”或“组长”。另外,还有机动人员来扮演投资公司的客服小姐,或是金融管理机构人员。
对于行骗的目标对象,无名所在的公司明确规定,25岁到33岁之间,最好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女性。阿菲气愤地问:“学生也不放过?”无名回答说:“他们说,就算本人没钱,家里和朋友也会有钱。”
据福建省一位曾破获当地网络婚恋诈骗案件的警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由于行骗对象都是有一定文化水平而且素质较高的女性,所以,这就要求行骗者也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和谈吐。从事这一行的大多是“80后”、“ 90后”,对网络有一定的了解,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其中不乏大学生。
然而,一位学历不高的行骗者表示,他和一位在日本的中国女孩“交往”时,每次聊天,一般都把百度的页面打开,以便随时查询一些词汇和知识。
据知情人士介绍,这些网恋组织一般是流窜作业,通常在某个城市的偏僻地区租上房子,待上两个月后再转战其他地方。而团伙中的基层人员,有的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哪个城市。
尽管他们可能身处中国内地某一个小县城,但他们的手机号码可显示为香港或是澳门的号码。一位负责刑事侦查的警官告诉记者,在网络上,一个小小的软件就可以使IP地址显示为自己想要的城市,来电显示也是同样道理,这在电信诈骗中运用得非常普遍。
一般来讲,网恋组织会假借中国香港或东南亚等地某投资公司的名义,所有“客户”的汇款会第一时间打到名义上公司的所在地,比如香港,汇款到账后,他们会组织香港的同伙迅速转账,分散到内地不同的账户。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网恋组织的老板大多来自台湾或是香港,因为必须有人在中国香港或是亚洲其他国家来接款和汇款,这种资源不是一般人能掌握的。
一位在福建省漳州市从事刑事侦查的警官告诉记者,在漳州市漳浦县,聚集着大大小小上百个网恋组织,有上千人参与。近年来,他只接到过四五起网络交友诈骗的案件,但据他了解,更多的案件是外地报警,需要他们在当地进行协查。
据其介绍,这种交友诈骗几年前在台湾兴起,并且形成了成熟的运作模式,由于漳浦距离台湾最近,人员流动较多,所以有人将这种骗术带回了大陆,也有一些台湾人,直接在大陆组织公司进行诈骗。在漳浦县,网络婚恋诈骗基本上都是团伙作战,一般有十几个人,他们一般会拉自己的朋友、亲戚入伙,干一段时间以后,团伙成员会分流出去,再组织新的团队。
“就是这样一种分支扩张的形式,导致网络婚恋诈骗向外蔓延,从事的人越来越多。”该警官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刘林是被朋友介绍进网恋组织的,朋友说,这是家从事电梯生意的公司,他的工作是电梯销售员。据刘林说,公司还经常打着投资理财公司的旗号到人才市场进行公开招聘。
据刘林介绍,一般来讲,老板拿得最多,为被骗资金的55%;处长和聊手等具体操作人员提取35%,聊手第一次得手可以提取15%作为奖励,之后每得手一笔提取的比例是5%,其余都归处长;而负责从终端提钱的被称为“车手”,可以拿10%。
据无名介绍,一笔成功的“生意”,被骗金额少则几万元,多则几百万元。一般有五六个人协同操作,分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