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1-9-15
- 注册时间
- 2011-7-15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50625
  
- 纳金币
- 53202
- 精华
- 32
|
![]()
创作团体与个人
动画是共同创作的艺术,是大家意见的总和与过滤。《飞屋环游记》是在讲一个老人带着房子去南美洲的故事,很奇妙的,最后这部片却充满着我个人的想法,和内心深处的声音。虽然是共同创作,我还是希望创作者能用自己的眼光去看每一件事,在作品中投射自己的经历,找出独特的叙事风格和切入角度。
运用故事反映真理
身为创作者,时常在寻找片子要表达的 "主题" ( "theme" )。这很容易被误解成,我们要传达一个 "伦理道德的讯息" 给观众。当有粉丝说 "我好喜欢你这部片的讯息" 时,我心里都会有一点难过,我本意不是要说教,我认为所谓的 "主题" 是在 "反映我们所看到的世界" 虽然我都拍~ 怪物啊~ 车子啊~ 虫虫啊~ 的电影,但我时常在找自己生命跟他们雷同之处,有时会像镜子一样反映出些道理与人类的宿命,我认为这是人们去电影院的原因,当然看电影有某种层面是想被娱乐或要忘掉烦恼,但当我回想自己切身难忘的片子时,可能是一年后还会记得的片子,他们都在探讨 "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我也试着在我的片子中寻找这些东西。
但是我也发现,人们不喜欢被告知怎么生活,一旦他们发现在被 "说教" 时,就会马上筑起城墙。但电影还是要有个 "主题" 它还是要讲某个东西,这个东西必需被隐藏起来,这也是我们俗称的 "戏剧化"。
最让人开心的是,听别人讲自己的影片,有些人会很客气的跟你说,我喜欢你的影片,但也有另一些人,他们身体会往前倾,紧紧握住你的手跟你说,我很爱你的影片! 这部片跟我的经历好像! 最大的奖励是,听他们讲自己的故事,哪里跟影片一样,产生了联结,这时你知道他们已经上钩了。 (笑~~)
同理心
有时一部片里面,该有的元素都有,有事件,有角色,有场景,但观众就是没心情看,还会不时看手表说,到底演完没...如何把故事说好,一直是个迷,最简单的讲法就是 Andrew Stanton 常说的 "Make me care" "让我关心",让我关心角色,让我关心故事的走向。最近有一些研究提到我们脑中有一个叫 "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的东西,它掌管同理心,让我们对别人的感受有感觉,这是故事追求的,也感谢这些神经元让我有工作。(笑)
每一部片的创作过程都不一样,我已经拍了三部片了,我以为熟能生巧,但因为故事都不一样,寻找出的核心也不一样,我一直在寻找故事的意义,希望能找到自己的感受跟观众的共鸣点。
故事对人类的意义
人们喜欢故事,因为那是我们讲话的方式。大家有过这样的经验吗? 有一个很无聊的演讲,充斥着让人想睡的数据和理论。但当讲者一说 "你知道我妹妹前几天在超商发生意外了" 你马上就会醒,跟讲者产生连结了。
故事讲的是感情,不是正极就是负极,没有中立的。如果有东西是中立不带感情的,你就必需赋予他正极或负极的情感。像 “说明性文字” (exposition) 这种,帮你了解故事的,就需要。例如要解释一道门。"这是一道具有传输功能,通往人界跟魔界之间的门" 如果我只是这样平铺直叙的说,你可能会睡着。如果在解说中加些感情,加些故事,例如一个魔界的怪物,每天透过一道门,去人界吓小孩,成功吓到就能得分,他就会很开心。他的行为解释了一切,观众也了解了门的作用,同时对这只怪物的行为产生正极或负极的反应。
我们去看电影,看完会有人问,它到底在讲什么? 通常的答复是 - 有个慧星撞地球,大家拼命逃命,最后很多人都死了。我会用不同的角度去看,这个故事到底被什么驱动? 我喜欢挖深一点,通常驱动故事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 (relationships) 一对夫妻经历一场慧星撞地球后,两人关系的变化是什么? 从好变坏? 从坏变好? 从吵架到学会体谅? "关系" 才是驱动故事的元素。"关系" 也ㄧ样,驱动着人类的生命啊。
圣经里的故事
圣经里的故事很让人困扰,大纲无法简化、摸不透、神秘、又复杂,其实...跟我们的生命很像 (笑~~) 也因为这样,所以它很有趣。这对我来说,比一个规规矩矩,主角愿望都成真的电影,来的有意思多了。如果你能抓住观众,让他们经历一场复杂的旅程,有讽刺的内容、角色有代价要付出、有失去、有散场、有重逢、有学习、也有成功,有这些元素,故事才会真实,它才会像我们的人生,讲起来也就有力道。
圣经里有一个浪子回头的故事 (The Prodigal Son) 其中角色有 - 离家的浪子、待家的小孩、还有爸爸。就像我们动画片一样,有好人、坏人,许多不同的角色。不管是谁,我都会尽量去爱所有的角色,深刻的描绘每一位、把他们不同的面向带出来。去搞清楚每一个角色脑袋里在想什么? 为什么他们会做某些事。就算是坏人,他不会起床照镜子就说,我今天要来使坏。在他心里,为了要达到目地,他认为他做的决定都是合理的,他并没有要使坏。
艺术家的第一步
早期我喜欢画画,看到自己的画出现在屏幕上,就会很开心,但当我把画秀给别人看时,他们很容易就睡着了,除非那些画背后有一个故事能抓住他们。我早期发现了这点,就觉得故事很重要,虽然这是一个未知的领域,有很多要学习的,但我告诉自己,如果要娱乐他人或想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就必需想办法把这个摸清楚。
大学时有人画画非常厉害,但后来我发觉技术只是达成目地的手段而已。技巧,好像一个板凳,可以帮你拿到柜子上层的牛奶瓶。有些画虽然很漂亮,你却感觉不到他要传达的东西。我比较喜欢的画是背后有东西说的,那个画家可能很粗鲁,但你可以感觉到,有讯息想从画里面蹦出来,我喜欢寻找这样的人。
文章由澍矩动画编辑完成,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web3D纳金网www.narkii.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