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3-7-18
- 注册时间
- 2011-7-16
- 阅读权限
- 70
- 积分
- 3247
- 纳金币
- 324742
- 精华
- 0
|
专家称国人缺“恋商”
从颇有调侃意味的“光棍节”到“万人相亲大会”里数量惊人的寻缘大军,不少人发现,过去几乎不算问题的男女相识进而恋爱结婚,如今成了一个蛮大的问题。
那么究竟是哪儿出了问题?数目庞大的“剩男剩女”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要讨论“剩男剩女”问题,有一个概念必须明确:究竟多大年纪才能称得上“剩男剩女”?遗憾的是,在提倡男女平等的今天,这个问题的答案男女有别。
根据某婚介网站的调查,女性在25岁时,有65%的男性认为是理想的婚姻对象;30岁时,有26.5%的男性选择;而到了35岁时,只有12.5%的男性对其表示认可。相反,男性在31岁时,有82%的女性认为是理想的婚恋对象,而到了35岁,则下降到30.4%,40岁时降到15.2%。
婚介场所男少女多
10月31日, 上海 市统计局公布的上海人口婚姻状况分析报告称,在上海,大龄未婚人口(30岁至44岁)中,男性和女性比重呈反向趋势。2010年大龄未婚男性占未婚男性的比重为9.8%,比2000年下降2.2个百分点,而大龄未婚女性占未婚女性的比重为6.6%,上升3.4个百分点。而且,未婚人群中高学历者比重大幅上升。
“听说男士的资料大约有1000份,女士的则是5000多份,等于是5个女士抢1个男士,压力真的好大。”上周六,一位在“万人相亲大会”现场的女士表示。
“我在人民公园帮人们‘配对’有2年多了,拿到的资料有3000多份,其中三分之一是男士,三分之二是女士。”65岁的汤杨林退休后到人民公园设摊,专门帮人家介绍对象。
可这样的现实却和人口统计数据矛盾:据统计,目前我国男性总数比女性多3700万。而根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到4000万,这也就意味着,平均5个男人就有1个讨不到老婆。
“在上海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或许还是男女年龄的差别。”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介行业委员会总干事田范江说,“25岁以上的年龄段中,相同年龄的男女,心态是完全不一样的,女士会着急一些。这也就造成了在婚介场所男少女多的局面。”
择偶要求 全球最高
“现代的择偶观念早已不是过去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人们逐渐为爱设了诸多限制之后,我国国民的择偶要求可以说是全世界最高。”田范江无奈地说。
“西方重视的大多是两人之间的爱,其他的并不重要。而我国却是要面面俱到。想要门当户对的理性,也想要一见钟情的浪漫。”田范江说,“尽管现代人接受了新的观念,对于婚恋也不再是以前的保守态度,但是一旦涉及到婚姻,许多父母就一定会干涉。”
国内某婚介网站在“光棍节”当天发布的《2011世纪“光棍节”婚恋微调查》显示,年轻人选择恋爱对象考虑“经济状况与家庭背景”占首位,为42.6%,而选择“人品修养”的人数仅为25.7%。
“以往的调查中,人品和性格一直是他们婚恋选择考虑的主要因素,今年的变化令我们很吃惊。”该网站总经理罗仙林说。
而男强女弱、男外女内的匹配模式依然占据社会的主流。优秀的女性往往希望找一个更为优秀的男性,而一个很优秀的男性在众多的选择中却未必渴望如此的另一半。
“女人和男人眼中对于另一半的优秀定义并不相同。”田范江分析说,“对于很多成功男士而言,他要的可能只是一个贤妻良母型的女士为伴侣。是否会持家,是否很体贴,这才是根本。至于另一半工作有多好,能力有多强,这并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
如此的信息不对称,要想找到合适的另一半,一部分人势必需要做出一定的让步和妥协。但是,这样的妥协却并不多见。
传统式微 单身当道
现实似乎有些吊诡:一方面,人们在寻缘时遵循着门当户对的传统观念,另一方面,在婚恋中忍让妥协的传统做法却日渐式微。
过去,女人没有独立经济来源,婚姻几乎是唯一的饭碗,而男人必须通过婚姻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获得家族和社会承认。在这种情态下,婚姻必然要稳定地存在下去。但是,这样的稳定状态往往需要妥协来完成,而婚姻中的妥协常常不是那么令人愉快。
“现代社会的选择变多了,个体的独立意识空前加强,男女之间谁也不愿意为谁妥协。”田范江说。
“我常会劝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女士,适当降低一点标准,也许会有不错的收获。但是,她们大都不理我。”汤杨林摇了摇头。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剩男剩女”成了单身主义的坚定拥护者。
社会学界认为,中国曾出现过三次单身潮:第一次出现在1950年第一部《婚姻法》颁布之后,大量“一夫多妻”的婚姻解散,形成巨大的女性单身人口;第二次是因为“文革”结束后,急剧形成庞大的返城大龄青年群体;第三次,则是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理想主义在青年男女中盛行,感情开始在婚姻中得以强调,“感情破裂”作为一个模糊的标准可以作为离婚的合适理由,使离婚人口突然剧增。
时至今日,大量“剩男剩女”的出现,使得又一次单身潮露出苗头。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田范江认为要从“恋商”上下手:“中国人普遍缺乏‘恋商’。中国的教育从小到大的学习就为了将来的事业和发展,而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找一个伴侣是天生就会的。很多人通过电视剧、小说获得关于爱的认识,他们在职业上非常成功,但是在感情上却是小学水平。他们不明白别人的需求以及自己的需求,缺乏爱的能力。这是缺乏恋商的根本表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