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3-6-5
- 注册时间
- 2011-7-22
- 阅读权限
- 90
- 积分
- 16560
  
- 纳金币
- 16564
- 精华
- 0
|
所谓3D,是针对传统2D——二维平面成像显像技术的升级版,是利用偏光技术原理等特殊的影像处理手段和人眼在影像还原时的视觉错觉而产生的三维成 像显像技术。1839年,英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立体眼镜后,3D技术开始在图画、电影等影像艺术和娱乐领域应用。1922年,就产生了世界上第一部3D电 影《爱情的力量》。早期的3D电影打的就是立体效果牌,1952年上映的被认为是史上第一部真正3D长片《非洲历险记》,宣传口号就是“狮子在你腿上,爱 人在你怀里”。孩提时著名的科幻小人书《小灵通漫游未来世界》里就幻想过3D电影中向小灵通扑过来的恐龙。多么让人高兴,这么快,幻想就成了现实。当然, 这是指3D电影。
《阿凡达》的上映使人们对3D技术的关注一下子就高涨起来,一时间3D技术成为街头巷尾谈论的热门话题。
3D报纸热浪
2010年3月9日,世界上第一份3D报纸在比利时诞生。在这份名为La Derniere Heure的报纸3D版上,图片和广告都经过处理形成三维效果,读者可以透过眼镜看到立体的图片,就像看《阿凡达》3D电影那样。
4月16号,《十堰晚报》推出“全国首份3D报纸”。《十堰晚报》推出3D报纸的时机比较特殊,不像之后其他报纸那样,并非重大节庆或者大事件,也并非广告客户要求,而是内在的一种创新渴望与冲动。
之后,5月,世人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召开了,世博会上使用最普遍的高科技是3D、4D、5D电影(又加了触觉,有东西在座位下蠕动),好几万人排着好 几个小时的队,还有很多人伪装成残疾人,就为了看一场3D电影,让人感觉有些好笑。世博会上的3D热催生了大量的3D报纸,5月1日,《齐鲁晚报》推出 3D版“梦世博”号外。自称为“中国第一份3D号外”,像一幅画轴,还有导游功能。目的是使人们“即使不到上海实地游览,也可以通过3D号外对上海世博有 一个全面立体的感觉,如临其境,如梦如幻。” 6月11日,《东方早报》推出《世博园·世界杯3D影像志》。
“图片里的人都‘活’了,足球好像踢到了眼前,真像电影《哈利·波特》里的魔法报纸!鲁尼、梅西、卡卡等大牌球星动感十足,仿佛凌空一脚就会将足球踢出画面。……”有读者这样描绘报纸的3D世界杯。
6月11日世界杯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开幕,在图像生动方面,报纸根本无法跟电视相比,不能跑、不能跳,报纸上的照片都是木头人。有鉴于此,3D报纸在世界杯期间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出。
6月8日,《扬子晚报》推出世界杯号外《好望角风暴》3D报纸,也是6月8日,3D版《城市晚报·2010南非世界杯专号》出刊。
7月9日,《长沙晚报》推出了“南非历险记”世界杯3D特刊。7月11日,云南《生活新报》3D世界杯特刊诞生。
7月12日,由《潇湘晨报》和晨报周刊联合出品的3D《世界波》立体报纸60万份免费发行。3D报纸的广告价值在这份《世界波》里被充分发掘出来,都是整版广告。
早在6月1日,在合肥就出现了所谓“中国第一份3D报纸广告”。在《安徽商报》这份3D报纸广告特刊中,有当地最著名的八家房地产企业的广告。7月8日,《三秦都市报》推出“中国第一份3D房地产周刊”。也有当地八家房地产企业的广告。
2010年5月27日,《南方都市报》发行了“原味·广州”3D特辑。青春靓丽的广州时尚美女在3D技术的烘托下,很是养眼。
6月6日,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的《都市周报》推出3D纪念特刊。以展示杭州场景为主,要展示“一个立体的杭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