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3-6-5
- 注册时间
- 2011-12-5
- 阅读权限
- 90
- 积分
- 17782
![Rank: 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2.gif) ![Rank: 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 纳金币
- 17782
- 精华
- 0
|
![]()
3D电影还能重现《阿凡达》的辉煌吗?
劣质的情节、昂贵的票价、不舒适的眼镜,开始让观众对3D影片热情渐失。曾被认为“将引发一场电影业革命”的3D技术,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今年秋,好莱坞三大重量级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马丁·斯科塞斯和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将相继推出各自首部3D影片。他们的出手,能挽救3D电影的命运吗?
艺术电影试水3D
科波拉的首部3D影片《此刻与日出之间》在多伦多电影节上首映。这位因导演《教父》系列影片而蜚声影坛的大导演表示,鉴于部分观众不习惯戴3D眼镜观影,影片画面进行了闪烁处理,提醒观众何时需戴眼镜、何时可摘除眼镜。
3D技术目前正处于十字路口。没人说得清楚,3D电影是否会像有声电影和彩色电影一样,令电影产业发生跨越式进步,抑或只是像嗅觉电影和现场环绕音响一样昙花一现。
在电影分析师看来,斯皮尔伯格、斯科塞斯和科波拉这三名大导演涉足3D成功与否对3D电影前景影响不可小觑。
斯科塞斯导演的《雨果》最受关注。它改编自《雨果·卡布里特的发明》的畅销漫画,讲述了20世纪初一名法国电影先驱的故事。斯科塞斯的影片向来注重戏剧冲突、讲究画面质感,而这些正是不少3D电影的缺憾。斯科塞斯信心满满,“如果我在拍摄《穷街陋巷》《出租车司机》时,或者拍摄《愤怒的公牛》时,就有3D技术,我想那些电影都非常适合拍成3D电影。”
3D电影面临阵痛
《阿凡达》的巨大成功在电影界掀起一阵3D电影拍摄***。
2012年预计将有30部3D电影上映,包括《神奇蜘蛛侠》和《霍比特人:意外旅程》。一些卖座老电影的3D版也将重新进入影院,如《泰坦尼克号》和系列影片《星球大战》第一部。
然而,过去3个月来,一度对3D影片兴趣盎然的观众,开始重新回归2D影片。一来,受经济危机影响,人们手头紧,不愿为3D影片支付昂贵的票价;二来,需要戴特制眼镜观影,实在麻烦,而且银幕光线暗淡,令人生厌。
今夏最新一集《哈里·波特》上线,57%观众选择看2D版。去年,3D版《爱丽丝梦游仙境》上映第一周占据美国70%票房。但今年以来,《绿灯侠》《功夫熊猫2》和《蓝精灵》的3D版美国票房均只占45%。海外情况相对较好,那是因为3D影片进入海外市场较晚,观众尚未褪去最初的新鲜感。
立体显示器产业之父伦尼·利普顿说:“3D正经历着阵痛。”
李安加入拯救行列
3D技术倡导者认为,解决目前困境的最好良方是让更多大牌电影人接受这种技术。除前述3位名导外,至少还有两名“大腕儿”将于明年推出自己的3D影片***座。一个是李安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一个是雷德利·斯科特的《普罗米修斯》。
因拍摄《异形》系列影片声名鹊起的斯科特7月在圣迭戈举办的国际动漫展上说:“谁说只有动作片更适合3D技术?”
对电影历史深有研究的斯科塞斯说,上世纪30年代中期第一次出现彩色电影时,它被视为一个卖点,而不是什么严肃电影,常常用来拍摄室外电影,尤其是音乐剧,直到几年后,彩色电影才被广泛接受。“没有理由认为,‘严肃电影’不能采用3D技术,除非因为技术局限,”斯科塞斯说。
斯皮尔伯格首部3D影片是《丁丁历险记:独角兽号的秘密》。他坦言之所以要拍3D版,主要是想尝试使用“性能捕获技术”。《阿凡达》和《猿族崛起》中曾使用这种新技术。“我觉得自己在首次进入3D世界时采用这种媒介会比较安全,”斯皮尔伯格说。
相关链接:电影界不乐观
三大导演的首次3D尝试能否让3D电影从此步入康庄大道,电影界并不乐观。
现年68岁的斯科塞斯虽然备受年轻电影人推崇,但他从未获得过商业上的成功,直至《无间道风云》在第79届奥斯卡颁奖礼上大获全胜。
科波拉虽然在过去半个世纪里拍出过多部标杆式作品,但已有很长时间没有重量级作品问世。他的《此刻与日出之间》仍在寻找发行商以进入美国院线。
唯有斯皮尔伯格一直无所不在,仍是好莱坞一支不倒的标杆。不过,他对3D影片的票价也颇有微词。他在国际动漫展上批评影院和电影公司收取高额票价。
卡梅隆挺《雨果》
《阿凡达》是迄今投资最大、收益最高的3D电影,是当之无愧的3D巅峰之作。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相信,像《雨果》这类并不仰仗特技效果迎合观众的电影,将是3D技术的最大受益者。
“假如你的电影是一部情感细腻的剧情片,加入3D效果将令其意义深远。”卡梅隆说。他认为,斯科塞斯凭借自己在电影界的地位,将令3D电影“不只是一个面向大众的马戏团,也是艺术电影中的重要一分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