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蓝3D] 美国科学家呈现出人体动脉3D图像

[复制链接]
markq    

511

主题

1

听众

1万

积分

资深设计师

Rank: 7Rank: 7Rank: 7

纳金币
15839
精华
0

最佳新人 活跃会员 热心会员 灌水之王 突出贡献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7:49: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据美国生活科学网报道,近日,一支研究小组宣称,现首次成功地以3D图像形式呈现出人体冠状动脉血管壁,这样的图片将使心脏病专家能够更清晰地查看患者的动脉内部状况,更好地检测该血管内的炎症或可能导致心脏病的色斑沉积。



  哈佛大学医学院病理学副教授加里-蒂尔奈伊(Gary Tearney)说,“这是首次通过成像技术展现人体血管的潜在变化,这将使心脏病专家更好地研究冠状动脉。目前掌握的大量信息将无庸置疑地提高我们理解冠心病的能力,同时便于心脏病专家在人体出现严重问题之前诊断和治疗血管内色斑沉积。”



  马萨诸塞州总医院(MGH)威尔曼光学医疗中心研制出一种视觉频率范围成像(OFDI)装置,可对人体动脉内部进行3D成像。该装置释放的波长抵达人体动脉后反射,从而获得详细的微观图像。不仅这种3D图像仅在短短数秒内拍摄完成,迅速的拍摄速度还可降低来自血液的干扰信号,这种干扰信号曾困扰着马萨诸塞州总医院(MGH)的第一代人体血管成像技术。

  

OFDI装置以漫游方式观测患者右冠状动脉





深蓝色是药物洗脱支架,绿色是巨噬细胞,黄色是油脂沉淀
当前由蒂尔奈伊领导的这项研究,他登记了视觉频率范围成像(OFDI)装置下3位患者动脉血管的详细3D信息,通过“漫游”方式(fly-through)观察该3D图像,可清晰地呈现肉眼可见的油脂或钙质沉积,可显示发炎症状的免疫细胞。具有代表性的狭窄动脉血管片断将揭示动脉粥样硬化色斑的特征,该症状很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



  蒂尔奈伊和他的同事解释,这项研究需要收集大量患者的动脉血管3D图像,需要处理漫游观察图像的进程需要几个小时,这一时间需要进一步缩短,从而提供对于临床应用更有效的及时信息。同时,OFDI技术结合血管内超声波将有助于突破该技术的限制,进而深入观察研究血管组织。



  下一步研究目标是确保该技术能够成为较广泛利用的商业设备,在未来一年或两年内成为心脏病专家的一种医学诊断措施。该项研究将发表在11月出版的《美国心脏病学院杂志》(JACC)上,文章标题为“心脏血管成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纳金网 ( 闽ICP备2021016425号-2/3

GMT+8, 2025-7-28 06:20 , Processed in 0.133131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创意设计 X2.5

© 2008-2019 Narkii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