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3-6-5
- 注册时间
- 2011-12-5
- 阅读权限
- 90
- 积分
- 17782
- 纳金币
- 17782
- 精华
- 0
|
健康瓶颈
3d电视显然已成为市场的焦点:一方面市场发展迅速让企业备受鼓舞,另一方面是因为健康问题让消费者对之踯躅不前。对此,专家指出,3D产业要想茁壮成长,不仅要追求视听震撼,更要自觉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内容制作瓶颈
目前,还是有很多影视内容厂商们在观望3D电视产业的发展,这使得3D电视内容瓶颈的解决更加遥遥无期。以国内市场蓬勃发展的蓝光影碟机市场为例,在短短两三年之间,蓝光影碟机从上万元跌破千元,节目源丰富的数十元价位的蓝光碟片供给充足,才使得蓝光影碟机在大中城市迅速呈现普及态势。正如蓝光的成功是全产业链条的成功一样,也希望有更多的3D内容厂商们能助推这些3D电视的硬件厂家,只有行业内的良性互动才能真正推进行业的发展。虽然央视在2012年元旦开通3D实验频道,但每天4个小时的节目量相对于庞大的市场需求来说,也只能算是杯水车薪。
制式瓶颈
目前,3D电视(3D立体画)的技术有主动快门式、偏振式、裸眼式等,几种都有明显技术缺陷的技术流派整天互相攻击,消费者很难有一个参考依据。从目前来看,这些技术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缺陷,并且由于技术还在发展,未来是否能够占据市场的主流是个未知数。如果消费者贸然选择其中一种制式的3D电视,很可能几年后面临产品边缘化的危险。
标准瓶颈
由于3D电视技术标准未形成统一,这使得3D电视的上下游产业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在3D节目拍摄、编辑、制作、压缩、传输、存储、显示格式等方面,各厂家各自为政,容易造成极大的产业投入浪费。由于缺乏统一标准,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刷新率较低(连入门级的200HZ都不够)、色彩还原度差、图像层次感弱的平板电视,呈现出来的3D图像效果很差,但是这些“伪3D电视”在家电连锁卖场等终端大肆兜售,将质次价低的“伪3D电视”四处推销给消费者。
可见,3D技术标准与产业发展、规范市场密不可分,中怡康黑电研究总监彭显东分析,国内首部3D电视行业标准年内有望出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