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4-10-21
- 注册时间
- 2011-12-16
- 阅读权限
- 90
- 积分
- 394243
 
- 纳金币
- -1
- 精华
- 0
|
中国3D产业的发展进入了高速期,但相关国家标准的缺失,却使3D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反常现象,从而使消费者对3D技术产生了极大的误解。3D效果必然会导致头晕目眩?享受3D视觉必须得牺牲我们的健康等等一系列问题,综合之前的3D终端产品价格高、内容缺乏,使消费者对3D进入了疑惑观望期。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化解,必将对3D产业的发展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客观上会让消费者认为3D技术的发展还没有达到成熟的境地,普及遥遥无期的心理暗示。
有鉴于此,中国立体视像产业联盟于2010年8月25日在“2010中国健康3D盛典及中国3DTV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推出2010中国健康3D行动倡议书活动。旨在通过这个活动来促进产学研用等各方对3D健康因素的重视,并向消费者普及3D健康的知识,以此来推动中国3D产业的健康和谐发展。但这次活动取得了什么样效果,产学研三方的态度如何,今后是否还有后续活动以及3D健康到底包涵哪些内容,带着这些问题,《3D立体世界》采访了此次活动的发起人——中国立体视像产业联盟的秘书长唐斌先生。
《3D立体世界》:2010中国健康3D行动倡议书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起的?
唐斌秘书长(以下简称唐):是这样的,由于3D影视巨制《阿凡达》的大获成功和3d电视等消费电子的迅猛普及,使业内专家和公众不约而同地将2010年定义为“3D消费元年”,3D消费、3D技术研发以及3D产业整合即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3D产业在全球范围也迎来了其第三次产业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产业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一些问题。根据国内第三方权威机构针对当前广大消费者的调研结果显示:后续上映的绝大多数3D电影因其缺乏对于人类眼睛立体视觉成像原理的了解、缺乏对于专业立体影视技术指导的价值认同、缺乏相关立体影视艺术表现方法的实操经验、缺乏与立体影像技术产业界的沟通合作等原因,直接造成这些3D影片上映后对于消费者热情的打击,造成市场对于3D立体影像给人体带来不适及损害人体健康的误解氛围。与此同时,一些不尊重人体健康机理的3D影视及产品迅速充斥市场,这些速成、低价、劣质的3D产品直接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这些情况的出现不仅严重损害着广大消费者的权益,更直接危害着整个3D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就是我们发起2010中国健康3D行动倡议书的初衷。
《3D立体世界》:请您简单介绍一下2010中国健康3D行动倡议书包涵哪些内容。
唐:主要内容是遵从“以人为本”的产业发展理念、倡导“以内容为核心”的概念、重视“安全性”,追求“舒适性”、立体视像优势的认知与产业互动发展模式的建立、重视面向未来发展的新型人才梯队培养、加强产业链合作,构建共赢产业价值链、鼓励开展多样化的合作、强化中国3D科技与应用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尊重知识产权,推进技术标准的颁布等九个方面。
《3D立体世界》:产学研三方对本次2010中国健康3D行动倡议书的态度如何?
唐:8月25日北京“2010中国健康3D行动倡议书”活动是2010中国健康3D系列活动的首站,年内中国立体视像产业联盟还将陆续推出以行业划分的健康3D行动。产业界、学术界、研究机构对这次活动的重视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相关3DTV学术、研究机构、内容制作、网络运营、设备制造、消费电子、投资机构等中国3D产业链核心环节的代表基本悉数到齐,发起倡议书的企业、代表超过20多个,基本囊括了与3DTV相关的产学研三界。
《3D立体世界》:您刚提到2010中国健康3D行动将是系列性的活动,能否透露下接下来会有哪些活动,具体内容是怎样的以及地点和时间呢?
唐:“2010中国健康3D行动”将持续半年时间,一一梳理当前与消费者关系最为密切的3DTV、3D笔记本、3D显示器、3D投影机、3D影视、3D游戏等3D消费领域,将通过积极市场宣传、科学评价、推荐体验等形式多样的沟通方式,面向社会大众普及正确的立体视觉原理、正确的立体观看指导等健康知识,科学指导3D科技产品及3D影视内容的消费。
具体活动时间我们会在活动开展前发出公告。
《3D立体世界》:目前,关于3D产业的标准化进程处于什么阶段?
唐:国内现在已经推出的有AVS标准,但还没有审批下来。《立体行业术语》、数码相机行业标准等两项已经立项。可以这么说,与任何新兴的行业一样,3D产业正处于兴起发展期,相关的产业标准正在研究制定中。现阶段,健康问题成为消费者与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
《3D立体世界》:参与制定标准的组织和机构有哪些?
唐:3D产业的标准主要是由工信部主导的,参与的组织和机构是很多。每一项标准的背后都有不同组织和机构。在3D健康这方面,主导单位是中国立体视像产业联盟“3D数字医疗专业委员会”,参与的单位包括卫生部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眼科研究所、海军总医院眼科、中国电子学会生命电子学分会、卫生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卫生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所、卫生部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工信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国家质检总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大学等机构以及相关3D立体企业。
《3D立体世界》:中国立体视像产业联盟对3D健康领域关注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唐:我们目前主要关注的有两大方面,一个是3D硬件的健康因素,另一个是内容制作方面的健康因素。举例来说吧,3DTV是一个新产品,国家对这种新产品还没有统一的标准,需要在研究实践中,寻找出一个标准体系来,比如串扰、左右眼3D亮度及亮度差等。
还有一方面就是内容制作方面,现在消费者提到的一些显而易见的影响人体健康的问题,其实都是来自于内容制作,而非产品。一些内容制造商缺乏3D健康方面的医学常识,又无相关标准的约束,所以经常为突出视觉冲击效果,而任意拉大景深,造成观众观看时产生不适。事实上,3D根本的作用和价值,是还原现实世界的真实场景而非制造夸张的视觉冲击效果。我们的3D数字医疗专委会正在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
除了这两大方面外,3D眼镜也是我们关注的一个焦点。现在3D电视普遍使用的主动快门眼镜也存在很多问题,也是产生观众观看不适的一大因素。
《3D立体世界》:您认为什么样的3D是健康的3D,请您给出一个具体的定义。
唐:说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赘述到3D技术与人类器官原始追求之间的关系。事实上,人类生活在一个由立体视像所构建的真实世界中,通过人眼所看到的立体视像信息,我们来认知了解、传递沟通与分工协作,共同延续和创造着人类的文明。人眼视觉观察到的具有立体或空间感的影像再现,是人类感官的原始追求和终极满足!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对立体影像再现的追求更加强烈,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人类科技发展为普通大众全面享用立体视像产品提供了可能,我们正在步入更加符合人性、更加真实美幻、更加健康和谐的全新立体视像生活形态和更加以人为本的立体视像生活时代。也就是说,健康的3D应该兼顾真实美幻显示的效果与健康和谐的以人为本的理念。
通俗来讲,健康的3D就是当广大观众长时间观看3D影视内容时,不会感觉不舒适,更不会诱发人体疾患。深入来讲,3D产品的设计和生产、3D影视内容的拍摄与制作应符合人体视觉原理,不以牺牲观众健康为代价而片面追求眼球效果,进而使消费者对3D技术产生误导。
《3D立体世界》:您认为相关3D企业应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推动3D产业的健康发展?
唐:首先,要树立“科技以人为本”的健康理念,充分尊重和依照人体眼科立体视觉原理及其眼科学、人脑感知科学及医学影像学等相关基础学科技术的成果,创新开展并扎实推动3D立体产品的舒适度与健康评价研究及其相关标准研究;并且,不仅在技术开发、内容创作和业务创新方面更上一层楼,积极投身人类立体视像生活所需要的产品、内容和服务;此外,更要加强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沟通合作,协同共赢发展,推动建立健康商业模式,保持产业增长的动力和可持续性,共同建设人类健康、和谐的全新立体视像化生活。
《3D立体世界》:除了2010中国健康3D行动外,中国立体视像产业联盟目前有哪些推动3D产业发展的举措?
唐:2010中国健康3D行动是我们基于市场调研而推出的主题活动,旨在为消费者释疑,科学引导消费者正确看待3D健康问题。这只是中国立体视像产业联盟工作的很小的一个方面。实际上,联盟做的工作是很多的,主要积极参与到各种标准的制定(比如3D数字医疗专委会),搭建产学研平台(比如8月组织成立的3D产业工程委员会),推动3D产业交流的平台(已成功举办5届的中国国际3D立体视像展览会)以及各种促进3D产业发展的高峰论坛。
《3D立体世界》:在8月25日您做的演讲中,曾提到内容是影响3D健康的主要因素,您能否具体谈谈?
唐:3D产业,尤其是3DTV行业的发展遇到了三大瓶颈,一是标准问题,二是内容缺乏问题,三是价格高的问题。目前呢,由长虹等企业发起的价格战序幕已经拉开,价格高的问题行将解决。产品的国家标准,目前也处于研讨阶段,但我们经过专业评测与专家评审发现,产品本身的问题因科技的发展已经不是影像健康的主要因素,接下来就是内容缺乏问题。
2D转3D技术的出现和量产,让业界和媒体舆论认为内容的瓶颈已经突破,但实际上,并不是这么简单。因为牵涉到景深的算法等核心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目前的2D转3D技术,所展现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对于观众而言会产生景深很浅,3D效果不理想,或者景深太深,造成眼部健康问题突出。
另一方面,直接拍摄制作的3D影视内容,也潜藏着很多健康隐患。比如极具吸金能力的《阿凡达》,被专业指责在制作过程中为突出视觉震撼效果,人为拉大两眼视差,使观看过《阿凡达》影片的观众在享受过程中,眼部不适的症状突出。
所以,我们在谈3D健康的时候,一定要将3D终端显示设备与3D影视内容区别开来,分别进行研究讨论。而不能笼统地将之归于3D技术,这就是消费者对3D技术产生误解的根源所在。
《3D立体世界》:参与制定标准的组织和机构有哪些?
唐:3D产业的标准主要是由工信部主导的,参与的组织和机构是很多。每一项标准的背后都有不同组织和机构。在3D健康这方面,主导单位是中国立体视像产业联盟“3D数字医疗专业委员会”,参与的单位包括卫生部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眼科研究所、海军总医院眼科、中国电子学会生命电子学分会、卫生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卫生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所、卫生部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工信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国家质检总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大学等机构以及相关3D立体企业。
《3D立体世界》:中国立体视像产业联盟对3D健康领域关注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唐:我们目前主要关注的有两大方面,一个是3D硬件的健康因素,另一个是内容制作方面的健康因素。举例来说吧,3DTV是一个新产品,国家对这种新产品还没有统一的标准,需要在研究实践中,寻找出一个标准体系来,比如串扰、左右眼3D亮度及亮度差等。
还有一方面就是内容制作方面,现在消费者提到的一些显而易见的影响人体健康的问题,其实都是来自于内容制作,而非产品。一些内容制造商缺乏3D健康方面的医学常识,又无相关标准的约束,所以经常为突出视觉冲击效果,而任意拉大景深,造成观众观看时产生不适。事实上,3D根本的作用和价值,是还原现实世界的真实场景而非制造夸张的视觉冲击效果。我们的3D数字医疗专委会正在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
除了这两大方面外,3D眼镜也是我们关注的一个焦点。现在3D电视普遍使用的主动快门眼镜也存在很多问题,也是产生观众观看不适的一大因素。
《3D立体世界》:您认为什么样的3D是健康的3D,请您给出一个具体的定义。
唐:说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赘述到3D技术与人类器官原始追求之间的关系。事实上,人类生活在一个由立体视像所构建的真实世界中,通过人眼所看到的立体视像信息,我们来认知了解、传递沟通与分工协作,共同延续和创造着人类的文明。人眼视觉观察到的具有立体或空间感的影像再现,是人类感官的原始追求和终极满足!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对立体影像再现的追求更加强烈,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人类科技发展为普通大众全面享用立体视像产品提供了可能,我们正在步入更加符合人性、更加真实美幻、更加健康和谐的全新立体视像生活形态和更加以人为本的立体视像生活时代。也就是说,健康的3D应该兼顾真实美幻显示的效果与健康和谐的以人为本的理念。
通俗来讲,健康的3D就是当广大观众长时间观看3D影视内容时,不会感觉不舒适,更不会诱发人体疾患。深入来讲,3D产品的设计和生产、3D影视内容的拍摄与制作应符合人体视觉原理,不以牺牲观众健康为代价而片面追求眼球效果,进而使消费者对3D技术产生误导。
《3D立体世界》:您认为相关3D企业应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推动3D产业的健康发展?
唐:首先,要树立“科技以人为本”的健康理念,充分尊重和依照人体眼科立体视觉原理及其眼科学、人脑感知科学及医学影像学等相关基础学科技术的成果,创新开展并扎实推动3D立体产品的舒适度与健康评价研究及其相关标准研究;并且,不仅在技术开发、内容创作和业务创新方面更上一层楼,积极投身人类立体视像生活所需要的产品、内容和服务;此外,更要加强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沟通合作,协同共赢发展,推动建立健康商业模式,保持产业增长的动力和可持续性,共同建设人类健康、和谐的全新立体视像化生活。
《3D立体世界》:除了2010中国健康3D行动外,中国立体视像产业联盟目前有哪些推动3D产业发展的举措?
唐:2010中国健康3D行动是我们基于市场调研而推出的主题活动,旨在为消费者释疑,科学引导消费者正确看待3D健康问题。这只是中国立体视像产业联盟工作的很小的一个方面。实际上,联盟做的工作是很多的,主要积极参与到各种标准的制定(比如3D数字医疗专委会),搭建产学研平台(比如8月组织成立的3D产业工程委员会),推动3D产业交流的平台(已成功举办5届的中国国际3D立体视像展览会)以及各种促进3D产业发展的高峰论坛。
《3D立体世界》:在8月25日您做的演讲中,曾提到内容是影响3D健康的主要因素,您能否具体谈谈?
唐:3D产业,尤其是3DTV行业的发展遇到了三大瓶颈,一是标准问题,二是内容缺乏问题,三是价格高的问题。目前呢,由长虹等企业发起的价格战序幕已经拉开,价格高的问题行将解决。产品的国家标准,目前也处于研讨阶段,但我们经过专业评测与专家评审发现,产品本身的问题因科技的发展已经不是影像健康的主要因素,接下来就是内容缺乏问题。
2D转3D技术的出现和量产,让业界和媒体舆论认为内容的瓶颈已经突破,但实际上,并不是这么简单。因为牵涉到景深的算法等核心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目前的2D转3D技术,所展现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对于观众而言会产生景深很浅,3D效果不理想,或者景深太深,造成眼部健康问题突出。
另一方面,直接拍摄制作的3D影视内容,也潜藏着很多健康隐患。比如极具吸金能力的《阿凡达》,被专业指责在制作过程中为突出视觉震撼效果,人为拉大两眼视差,使观看过《阿凡达》影片的观众在享受过程中,眼部不适的症状突出。
所以,我们在谈3D健康的时候,一定要将3D终端显示设备与3D影视内容区别开来,分别进行研究讨论。而不能笼统地将之归于3D技术,这就是消费者对3D技术产生误解的根源所在。
《3D立体世界》:参与制定标准的组织和机构有哪些?
唐:3D产业的标准主要是由工信部主导的,参与的组织和机构是很多。每一项标准的背后都有不同组织和机构。在3D健康这方面,主导单位是中国立体视像产业联盟“3D数字医疗专业委员会”,参与的单位包括卫生部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眼科研究所、海军总医院眼科、中国电子学会生命电子学分会、卫生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卫生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所、卫生部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工信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国家质检总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大学等机构以及相关3D立体企业。
《3D立体世界》:中国立体视像产业联盟对3D健康领域关注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唐:我们目前主要关注的有两大方面,一个是3D硬件的健康因素,另一个是内容制作方面的健康因素。举例来说吧,3DTV是一个新产品,国家对这种新产品还没有统一的标准,需要在研究实践中,寻找出一个标准体系来,比如串扰、左右眼3D亮度及亮度差等。
还有一方面就是内容制作方面,现在消费者提到的一些显而易见的影响人体健康的问题,其实都是来自于内容制作,而非产品。一些内容制造商缺乏3D健康方面的医学常识,又无相关标准的约束,所以经常为突出视觉冲击效果,而任意拉大景深,造成观众观看时产生不适。事实上,3D根本的作用和价值,是还原现实世界的真实场景而非制造夸张的视觉冲击效果。我们的3D数字医疗专委会正在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
除了这两大方面外,3D眼镜也是我们关注的一个焦点。现在3D电视普遍使用的主动快门眼镜也存在很多问题,也是产生观众观看不适的一大因素。
《3D立体世界》:您认为什么样的3D是健康的3D,请您给出一个具体的定义。
唐:说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赘述到3D技术与人类器官原始追求之间的关系。事实上,人类生活在一个由立体视像所构建的真实世界中,通过人眼所看到的立体视像信息,我们来认知了解、传递沟通与分工协作,共同延续和创造着人类的文明。人眼视觉观察到的具有立体或空间感的影像再现,是人类感官的原始追求和终极满足!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对立体影像再现的追求更加强烈,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人类科技发展为普通大众全面享用立体视像产品提供了可能,我们正在步入更加符合人性、更加真实美幻、更加健康和谐的全新立体视像生活形态和更加以人为本的立体视像生活时代。也就是说,健康的3D应该兼顾真实美幻显示的效果与健康和谐的以人为本的理念。
通俗来讲,健康的3D就是当广大观众长时间观看3D影视内容时,不会感觉不舒适,更不会诱发人体疾患。深入来讲,3D产品的设计和生产、3D影视内容的拍摄与制作应符合人体视觉原理,不以牺牲观众健康为代价而片面追求眼球效果,进而使消费者对3D技术产生误导。
《3D立体世界》:您认为相关3D企业应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推动3D产业的健康发展?
唐:首先,要树立“科技以人为本”的健康理念,充分尊重和依照人体眼科立体视觉原理及其眼科学、人脑感知科学及医学影像学等相关基础学科技术的成果,创新开展并扎实推动3D立体产品的舒适度与健康评价研究及其相关标准研究;并且,不仅在技术开发、内容创作和业务创新方面更上一层楼,积极投身人类立体视像生活所需要的产品、内容和服务;此外,更要加强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沟通合作,协同共赢发展,推动建立健康商业模式,保持产业增长的动力和可持续性,共同建设人类健康、和谐的全新立体视像化生活。
《3D立体世界》:除了2010中国健康3D行动外,中国立体视像产业联盟目前有哪些推动3D产业发展的举措?
唐:2010中国健康3D行动是我们基于市场调研而推出的主题活动,旨在为消费者释疑,科学引导消费者正确看待3D健康问题。这只是中国立体视像产业联盟工作的很小的一个方面。实际上,联盟做的工作是很多的,主要积极参与到各种标准的制定(比如3D数字医疗专委会),搭建产学研平台(比如8月组织成立的3D产业工程委员会),推动3D产业交流的平台(已成功举办5届的中国国际3D立体视像展览会)以及各种促进3D产业发展的高峰论坛。
《3D立体世界》:在8月25日您做的演讲中,曾提到内容是影响3D健康的主要因素,您能否具体谈谈?
唐:3D产业,尤其是3DTV行业的发展遇到了三大瓶颈,一是标准问题,二是内容缺乏问题,三是价格高的问题。目前呢,由长虹等企业发起的价格战序幕已经拉开,价格高的问题行将解决。产品的国家标准,目前也处于研讨阶段,但我们经过专业评测与专家评审发现,产品本身的问题因科技的发展已经不是影像健康的主要因素,接下来就是内容缺乏问题。
2D转3D技术的出现和量产,让业界和媒体舆论认为内容的瓶颈已经突破,但实际上,并不是这么简单。因为牵涉到景深的算法等核心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目前的2D转3D技术,所展现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对于观众而言会产生景深很浅,3D效果不理想,或者景深太深,造成眼部健康问题突出。
另一方面,直接拍摄制作的3D影视内容,也潜藏着很多健康隐患。比如极具吸金能力的《阿凡达》,被专业指责在制作过程中为突出视觉震撼效果,人为拉大两眼视差,使观看过《阿凡达》影片的观众在享受过程中,眼部不适的症状突出。
所以,我们在谈3D健康的时候,一定要将3D终端显示设备与3D影视内容区别开来,分别进行研究讨论。而不能笼统地将之归于3D技术,这就是消费者对3D技术产生误解的根源所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