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4-10-21
- 注册时间
- 2011-12-16
- 阅读权限
- 90
- 积分
- 394243
 
- 纳金币
- -1
- 精华
- 0
|
将近60部3D、4D和甚至号称5D、6D的电影,在上海世博园区里引来观众争睹。它们用视听+触觉、嗅觉等等的“全感官信息”,将电影升级为“全方位感受”。
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平面到立体,又从视听感受到“全感官”感受,电影经历了一次次技术进步。不过,眼下当红的“尾文字D”电影正遭遇会否“昙花一现”的怀疑:观众的技术饥渴总会饱和,而3D、4D、5D等等可能只是电影工业圈钱的招数。一些行家已开始分析3D电影的缺陷,称让3D风靡全球的卡梅隆,在将《泰坦尼克号》也立体起来的过程中,有可能因为3D技术的软肋,无法再让杰克和罗斯在华丽沉没前的泰坦尼克号上翩翩起舞。有人直言:应该警惕3D在丰富画面效果的同时,让实质性的电影艺术沉没。
“3D并不是‘美化’所有电影的灵丹妙药。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电影画面,3D却不能很好表现。”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影视艺术系教授聂伟说,3D技术虽然能将平面影像立体化,却也因为技术局限,有一套苛刻的拍摄守则。
《阿凡达》等采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使用两台摄影机同时拍摄,镜头间距约70毫米,制造出两组画面的角度差。70毫米的间距和人眼的瞳距基本一致。利用这种基本一致,它让人眼在看电影时将两组画面叠加,“还原”出立体感。 跟拍运动镜头和拍摄有背景影像的特写画面,都是目前3D技术的弱项,因此被严格限定使用范围。《泰坦尼克号》中杰克和罗斯手拉手跳舞的经典镜头,在3D化之后,效果可能就会大打折扣——主角的快速转圈、背景中模糊的人群,正巧都是3D技术的软肋。业内猜测,正是这样的软肋,使得《阿凡达》在拍到纳威人的爱情情节时,使用了慢镜头——为了不让奔跑动作和特写露出破绽。 尽管有技术缺陷,3D依旧成了娱乐圈的最流行。《阿凡达》以近20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刷新了史上最卖座电影记录,3D成了票房第一灵丹妙药。与此同时,全球3D终端市场年销量,从70万台激增到1.96亿台,硬件市场规模被扩展到220亿美元,“支持3D”成了很多电子产品的卖点。鼓吹3D时代来临的电器研发商称,从液晶电视机、蓝光播放器到家庭影院系统,甚至家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游戏机,都会因为3D电影、3D游戏的出现面临洗牌。
来源:3D中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