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3-7-18
- 注册时间
- 2011-7-16
- 阅读权限
- 70
- 积分
- 3247
- 纳金币
- 324742
- 精华
- 0
|
弗朗茨·约瑟夫冰川毛利语名称是“Ka Roimata o Hinehukatere”,意思就是“Hinehukatere的眼泪”。这个名称源自当地的一个传说:喜爱攀山的Hinehukatere游说了她的爱人Tawe与她一起攀山。但Tawe的攀山经验不够丰富,死于雪崩,Hinehukatera十分伤心,她的眼泪化成了万千水点从山顶落下,冻结了成为冰川。
弗朗兹·约瑟夫冰川(Franz Josef Gracier)是一个位于新西兰南岛西部地区的冰川。连同在冰川以南20公里的福克斯冰川,从南阿尔卑斯山脉南麓海拔2600米淌下,一直延伸到海拔近300米处的温带雨林。它们也都是千百万年形成的,每天以50公分的速度,几乎让人察觉不到的缓缓的下滑,却是世界上流速最快的冰川。
在冰川上走,起初的错觉是在雪地上,可深入里面才知道,冰川不仅坑坑洼洼的还四处裂缝,甚至还沟壑无数,远不是冰心玉洁少女那皮肤,好有年岁感。也是,要不怎么是冰川呢。走冰川,走的就是这坑坑洼洼,看的就是这四处裂缝,望的就是这沟壑,体验的就是这岁月感。
冰川并不是蓝白一片,而是有着色度、饱和度及层次变化,懂行的人能通过其颜色来辨识冰川的年代和形态。冰只能散射太阳光里波长较短的光(即蓝光),如此,蓝色的光在冰川内部不停散射和反射,才形成了最为常见的蓝色;随着压力增大,硬度加强,空隙缩小以至消失的密实化不断升级,冰川蓝得更深了,而在冰川内部,由于太阳光的反射条件相对较差,冰川又变成了翡翠色,在更隐蔽的地方,冰川呈祖母绿。另外,通过颜色还能辨识冰川层次的深浅,较深的裂缝外通常是白的,渐渐变蓝,直至较深的地方变为墨绿乃至黑色。
有些裂缝是可以穿行的,当然是经过人工整修过,具有安全系数。冰川终究是冰,脆硬脆硬的,从山上往下移动时会挤压碎裂,所以在冰川里行走,有时就跟走石林那感觉,要在里面钻来钻去。锥形裂缝很窄,普通身材的人都要被两面冰挤得前胸贴后背,有些裂缝还需要有绳索协助,否则整个身体卡在中间没法动弹。
地球至少有过3次冰河期,即前寒武晚期(6亿年前)、石炭-二叠纪(2-3亿年前)和第四纪(200万年前)。冰川也像树一样有年轮,它由雪的层层叠加而成,由于冬雪夏融作用,以及周围的沙尘环境,冰川表面会形成一个沉积污化的年层,比如,新西兰库克国家公园里的塔斯马尼冰川的断块上的年轮是当地火山喷发出来的粉尘形成的。行前多做功课,游客也能根据这个天然年层推算出冰川的年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