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先从这些专业术语的定义开始。纬线就是在一个球体上,告诉你距离南极或北极有多远的线。在球体表面上丈量南极到北极的距离,是一个常量。如果你按照纬线将一个球体从上到下依次切开,那么在顶部和底部你会得到镜片形状的切片,然后慢慢的在中间得到光盘形状的切片。如果你很难视觉化的想象出来,请参考在制作蔬菜沙拉时切西红柿。只不过切的时候要保证每个切片表面从顶部到底部的距离都是相同的,显然中间部分的切片的厚度要比两端的大。
现在,为了绘制球体,想象一下我们在球体上画满了经线和纬线。我们要做的就是计算出这些经线和纬线的交点,用这些交点作为顶点位置。这样我们就可以把由两条相邻的经线和纬线所组成的四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然后绘制它们。左边的图片应该很清楚地表达出我们的目的。
下面,让我们来概括一下如何计算出每条纬线上相应的点。因为每两条相邻纬线之间的球面距离都是相等的,我们可以根据θ的值来计算出每条纬线。每个半圆的弧度是π,所以θ的取值应该是从0、π/10、2π/10、 3π/10……一直到10π/10。这样我们就可以确保我们用纬线平均的将球体分割开来。
这样我们就解决了Y坐标的问题。那X坐标和Z坐标如何确定呢?我们可以看出来,在Z坐标为0、Y坐标为cos(nπ / 10)的位置,X坐标是sin(nπ / 10)。让我们换一种方式来切割球体,就像左边的那幅图,我们在第N条纬线上,水平将球体切开。我们可以看到圆的半径是sin(nπ / 10),让我们设其为k。如果我们用经线将这个圆平均分割一下,假设是10条经线,我们同样设X轴和经线与圆的交点之间的夹角为φ,又有整个圆的弧度为2π,那么φ的取值应该是0、2π/10、4π/10……我们再利用简单的三角学知识计算一下,可以得出X坐标为kcos(φ),Z坐标为ksin(φ)。
这些代码实在是太容易理解了。我们通过循环遍历了所有顶点,对于每个顶点,我们将其索引值储存在first变量中,然后向前数longitudeBands + 1个顶点,找到和它配对的下一个纬线带,储存在second变量中(之所以+1是因为我们额外增加的那一个顶点会重叠)。这样我们就生成了两个三角形,如图所示。| 欢迎光临 纳金网 (http://go.narkii.com/club/)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