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家对真理特别感兴趣,致力于研究物与物的关系,追求更高更快更强非常细微的进步;而设计师是实践者,希望搭建人与物之间情感的桥梁,以此让科技应用过程中产生巨大影响。一直以来,商业是科技的目的,需求驱动着技术的演变,技术决定了设计和创新的可能性和成本。在市场经济下,需求被不断催生,效率和利益驱使技术被不断改头换面。使传统的工业设计教育更关注于造型、形式、语义、功能、材料、制造,工业设计一直被狭义的理解为工业产品设计。追随历史,industrial (工业的)一词源于industrious(勤劳的),industrial也指与现代市场经济相伴的一种心态。industrious这个词可以追溯到早期的新教改革者。这些改革者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不断努力提升自己境遇的精神。这是一个"人"与"物"双重觉性的时代。如同新的一场文艺复兴,社会学、人类学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对人性的更深入思考和对人类需求的更深刻关注和认识。而"物"的觉醒,在这样一个传感器、控制器、控制装置无处不在的世界里,"物"被赋予了更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这个时候,对设计师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industrial design更适合于被翻译成具有创业精神的设计产业或产业设计,专注于组织系统架构和服务的设计师的数量也变得与实体产品的设计师一样多,我们需要新型的设计师。而如今是一个传感器、处理器、控制装置和界面无处不在的世界,社会面临更加复杂、综合的问题,重点已经转移到了交互、服务和体验上。科学与技术,人与社会,商业运行的规则,和艺术的美感与想象力,这一切,新时代设计师的使命与挑战——更是饱含的机遇。五、变则通——设计教育探索(重点)历史的发展与过去的定位,使人们对工业设计的认识产生局限性,以至于传统设计教育没有充分发挥出多领域,跨学科特性。僵化的体制和教学体系,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我们的新教育模式需要培养具体广泛视野和前瞻性的T型人才,它将是融合艺术和科学,是人类移情的结果。它更加注重交叉学科,更关注社会科学、行为科学、商业、现代技术。但又不能照搬这些学科的课程,必须和设计结合建立满足于设计专业需求的课程。广泛的学科知识,并不是让我们成为每个领域的专家,而是要保持广泛的好奇心。一种从小T到大T的进步过程,也就是在不断的深入学习某一个领域,钻研某一个问题的过程中,将更多的知识和跨学科的思维方式结合起来,深度与广度得到同时的扩展而非TTTTTT。看似设计好像越来越大,边界越来越模糊,好像什么事情都能做,这同样会使方向变得灵活过度失去了自己的定位。所以必须在这个教育模式下找到自己的天赋和定位,为个人和社会创造价值,才能被认可。从本科到研究生,设计教育是在探索一条重视工具到掌握方法到设计思维到理解问题再到追寻意义的双“T”发散和收敛的过程。
| 欢迎光临 纳金网 (http://go.narkii.com/club/) | Powered by Discuz! X2.5 |